学术活动
查强——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基于两个案例研究的诠释

来源: 时间:2018-12-10 点击量:

2018年12月5日下午2:30,第227期喻园讲坛在学院705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基于两个案例研究的诠释”,主讲人查强副教授为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终身教职)、研究生部主任,兼任多伦多大学教育领导、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系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和东亚高等教育、国际学术关系、国际人才流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与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与多样性、组织变迁理论、知识转移与产业化,以及加拿大和其它地方高等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本次讲座由朱新卓教授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查强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选取该研究的背景和目标。在研究印度等国家大学国际化问题过程中,他们发现中国大学的国际化令人瞩目,进而引出研究题目:“中国大学的国际化:通过两个案例研究的诠释”。随后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研究问题:1.中国大学的国际化为何如此迅速?2.为什么中国大学对国际化如此热情?

查强教授分别从分析框架、案例设计、新兴主题、模型分析和结论这五个部分诠释了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研究。首先查老师详细介绍了三种分析框架:第一种是The “Glonacal”(global、national、local) agency heuristic,即多层级人员和机构的互联;第二种是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即地方行为者与国际化机构的互动及其直接环境条件;第三种是The Ethical Internationalism in Higher Education,即国际化的物质进程与伦理/精神取向的界面。

随后查强教授介绍了该研究的案例情况。查强教授阐释了案例的设计理念,即理想型多案例设计。该设计要求案例具有制度类型的代表性、地理位置的代表性、国际化的能力与认可度。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选取的两个案例——多学科理工大学和综合型大学的情况。

11661

查强教授以“驱动”、“价值”、“实践”、“特殊做法”四个主题展示了研究发现。谈到“驱动”时,他认为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基本上是由于政府激励,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是一个不断用实验来证明其益处并推广的过程。在“价值”中,他发现中国大学极其重视国际化,作为目的、过程或手段的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一种意识形态。在“实践”这一主题中,他发现中国大学拥有充足的力量和多样的手段来推进国际化。介绍“特殊做法”时,他肯定了中国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创新精神。接着查强教授又以三种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在The“Glonacal” Model中,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应对全球化的战略立场,对于高校具有强制性,同时中国高校主动做出反应,积极推进国际化——自上而下的国际化模式确保了其效率。在Resource Dependency Model中,中国大学将国际化视作提升地位的特殊途径,以换取政府的支持。同时中国大学的国际化也在追求自己的主动权和利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大学对于国际化如此热情。紧接着查强教授结合中国与其他国家大学国际化实际得分,展示了中国大学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声誉不高。通过总结以上研究,查强教授辩证地得出了结论:中国大学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发展模式。

最后,主持人朱新卓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查强教授的报告,他认为查强教授用详尽的数据和理论分析阐明了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价值与问题;这次报告还展示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带给我们研究方法方面的深刻启示。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皇甫亮亮、庄园)

114BF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