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献君:创新教育空间

来源: 时间:2018-04-16 点击量:

2018年4月12日(周四)下午,第214期喻园教育讲坛在学院705报告厅举行。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文华学院院长、我院博士生导师刘献君教授作了题为《创新教育空间》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陈建文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张应强、董晓林、陈廷柱、李伟、张俊超、雷洪德、魏署光等与我院众多学生参加了这次报告会。报告中,刘献君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了创新教育空间的深刻内涵、现实意义及实现路径等内容。

刘献君教授首先开宗明义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即:

(一)人在社会中通过社会互动进行学习,学习是在社会场景中进行的,学习具有情境性。

(二)社会文化因素和情境对学习、教育至关重要,任何学习与教育都离不开空间。

(三)空间是个体和事物依存的场所,是生命之家,是学习、创造的舞台。

(四)教育,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

刘献君教授特别强调,“创新教育空间,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接着,刘献君教授依次从空间的内涵、空间的教育性、创新教育空间、创设个性化教育空间等四个部分展开,系统又不失生动地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一、认识空间

在第一个部分,刘献君教授首先帮助大家认识了“空间”。他指出,对于空间,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并分别从哲学、物理学等学科出发,列举了这些学科对于空间的定义以及不同学派所持有的不同的空间观,如“容器空间观”和“关系空间观”等。他认为,教育空间是人们为教育所创设的空间,教育空间的功能是育人,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空间既要有界限,又必须是开放的;既要令人愉快又要有紧张的气氛;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积极吸收团体的意见;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二、空间的教育性

在第二个部分,刘献君教授为大家讲明了空间的教育性。他认为空间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间充当了教育的角色。现代大学的礼堂、图书馆、教学楼、科技馆、树林、草地、人文景点、教室、走廊,无不具有教育性。第二,教育通过空间来实现。开展教育需要相应的场所;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产出科学研究成果,需要相应的空间;学生成长需要精神空间。第三,个性化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任何教育都需要回到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每个人成长的问题最终只能由自己解决。

三、创新教育空间

在这一部分,刘献君教授认为,创新教育空间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他指出,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迅速的发展变化,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多学科交流的共享空间,创新教育空间。接着,针对创新教育空间的举措,具体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创新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空间

(二)创设学习无处不在的校园空间

(三)创新可供选择的制度空间

(四)创新广阔的精神空间

(五)创新开放共享的网络教育空间

在讲解过程中,刘献君教授提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校在创设未来学习空间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努力,并重点介绍了宁波财经学院在创设学习无处不在的校园空间、创新可供选择的制度空间方面的具体做法。在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方面,着重强调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燃灯者和发现者的角色,发挥好长善救失的作用。最后,指出优质网络教育空间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好网络通信工具和大数据等资源。

四、创设个性化教育空间

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述中,刘献君教授重点介绍了文华学院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分别是三个关键点:潜能、立志、空间;三种类型的学生:学术型、应用型、潜力型;三个一: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并在最后总结道:教育的两个前提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以及自己应该往哪里走。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学校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李伟老师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出于实践、高于实践;出于经验、高于经验;基于理论、不止理论,并提出了在创新教育空间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刘献君教授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指出学生的作用应该是选择空间和有限地创造空间。大家听完都深受启发。最后,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张蕴甜、周金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