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第187期喻园教育讲坛在学院705教室举行。我院骆四铭编审以“风险社会中的大学使命”为题,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陈廷柱教授主持。报告开始之前,陈廷柱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我院喻园教育讲坛的相关情况。自开讲以来,喻园教育讲坛已经成功举办了186期,许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应邀讲学,并且成功入选为我校“十三五”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立项项目中的重点支持项目。陈廷柱老师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这项学术活动,并对来此进行讲学的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
报告伊始,骆四铭老师根据自身经历指出,当今时刻逼近并不断加剧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食品风险、文化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如房屋装修带来的甲醛、苯等污染气体,在居民区和学校地带开办化工厂等,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食品中的防腐剂、增味剂等添加剂,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以及消费主义带来的文化风险等,这些风险潜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必须意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以及可能会导致的不好的影响。社会两极分化加剧了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严重的利益失衡使社会风险不断积累。社会风险一方面给教师个体带来了“存在性焦虑”、“信任危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个体提供了发展机遇。它要求教师持有批判视角、增强自我认同意识、提升自己的反思性选择能力,在时空迷失、抽象体系泛化的日常生活中,既防止“自我分裂”,又保持“自我同一性”。讲座中,骆老师还提到了Ulrich Beck从社会的推动力和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两方面分析得出的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区别。Ulrich Beck认为风险的特殊性在于其非自然性、人为性和知识性。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人们可能会失去民主治理的机会,但如果风险社会的恶劣后果能得到遏制,一种建立在更为人道的技术之上的未来社会就有可能实现。吉登斯指出了风险社会的积极影响,他认为风险社会有促进个体作反思性选择,促进能力的提升等功能。
骆老师指出,风险社会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人的作用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我们能否在风险社会中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而教育在当前的风险社会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骆老师介绍了古今对大学使命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列举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三所国外高校的大学使命,从而对中美大学使命陈述进行了比较。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陈述虽然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主要功能的认同具有一致性,但在其具体内容的表述,以及对大学的目标与价值、比较优势以及影响力的塑造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大学对使命的陈述比较详尽、全面,而中国大学对使命的陈述较为简洁。最后,骆老师指出风险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社会反思能力,反思性生存在风险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
讲座结束后,骆老师对两位博士生的提问进行了回答。关于大学中存在哪些风险,骆老师认为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对外界是开放的。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喧闹声,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未来的影响,研究者不能做给未来埋下风险的事情。而就经济风险下的大学使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坚守大学使命这两个问题,骆老师指出,个人的财富和地位是要同自身知识的增长、素养的提高协调增进的,财富是一把双刃剑,协调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我们要着眼于整体和长远利益,教育是实践的、知行合一的,大学是提供环境让我们思考类似的问题,我们既要改变自己,也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人。
(徐雍明 庹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