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下午,第173期喻园讲坛在教科院705室举行。讲坛由我院访问学者Benjamin Jacobs (金杰明)主讲。主要介绍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印象,并对中美高等教育进行比较。
金杰明用中文介绍了犹太文化及美国教育,并引出了Community一词在中文、英文及希伯来文中的不同解释,初展中西文化的差异。
随后,金杰明介绍了他的母校——美国卫斯理安大学,这是一所私立的文理学院,全校只有近3000个学生,采用小班授课,课堂教学通常是在师生讨论中进行,学生积极性强。他在校修读的是社会研究专业,课堂内容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全球热点问题。他简要介绍了自己大学的专业课时分布、作业形式、作业评价及专业目标等多方面内容。总体来看,他的本科四年,课时虽少但学习压力很大,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辩护能力有较大提高。
金杰明基于自身的教育旅程,阐述了他看到的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他对于“全球媒体: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这一论点询问听众的想法,并阐述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质疑。所看到的中国学生在社团、院系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但是在课堂上的创造力不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师生比例过高、软件没有跟上硬件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体制、重研轻教等等。讲到这里,金杰明特别引述了他访问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经历,并介绍了潘教授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六项期许:营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要成为哈佛或北大;给中国大学更多自主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及学风;要让研究生多讨论问题少听讲座;让教师互相学习,培养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老师;重视道德教育,让学生和教师扮演他们应有的角色。
在报告的结束部分金杰明提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根,并邀请听众参与讨论“我们应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保留和发展什么因素?”这个问题。他还介绍了保罗·弗莱雷和约翰·杜威的部分教育观念,特别介绍了他在卫斯理安大学的导师舒衡哲教授,对舒教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报告结束之后,金杰明接受了在场师生的自由提问。在此过程中,听众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美国文化的根是什么,美国教育如何平衡“自由”与“自觉”,中美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等。金杰明对这些问题作了耐心的回答,与大家进行了愉快的交流。(陈丹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