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第154期喻园讲坛在教科院705举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心理系Karl Schweizer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Intelligence and its Cognitive basis”(智力及其认知基础)的英文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廷柱教授主持,任学柱博士翻译,我院教师张晓明、陈建文、黄芳到场聆听了本次报告。
Schweizer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智力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与智力的评估,高阶统计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等。在本次讲座中,Schweizer教授首先通过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最早智力测验引出对智力的初步理解。然后Schweizer教授介绍了心理测量下背景下“智力”的含义。在该背景下的智力包括各种认知能力,例如记忆和推理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使个体处理日常生活,尤其是在陌生的情境下的各种问题。同时,Schweizer教授对其他不同类型的智力例如情绪智力、社会智力、操作智力、实践智力和多元智力做了简要介绍。
紧接着,Schweizer教授在总结前人及他个人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基本认知加工的角度和取向详细介绍了对智力个体差异的研究。取向一:Jensen从心理加工的角度,通过选择反应时和智力测验得分之间的相关研究,假设心理加工的速度是决定个体智力的主要因素。信息加工速度被假设为能决定信息加工的持久性,并且能影响信息加工的质量,甚至能影响在复杂任务中的加工质量。经典的实验有反应时范式和检测时任务。取向二:Earl Hunt和Lazar Stankov 从注意过程的角度,认为注意是影响智力的重要因素。注意被认为是一种加工过程,它使个体在面对众多刺激时多能集中于目标信息。注意过程包括警觉、定向、执行控制、唤醒、持续性注意等。在Schweizer教授2004年的一项研究中,注意和智力两个潜变量的相关达到了0.57。取向三:从工作记忆的角度,Baddeley和Hitch认为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他们认为工作记忆也是影响智力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模型包括三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缓冲器和语音回路。该模型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中央执行系统被证实在流体智力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Schweizer教授详细介绍了他和任学柱博士2013年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执行系统中的刷新和转换过程,以及与知觉注意相关的编码过程一共可以解释流体智力约70%的变异。
最后,Schweizer教授指出对基本认知过程的揭示对智力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对智力的测量可以更简单、高效、以及避免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这一研究取向的结果也有助于运用认知训练来提高智力障碍个体的智力水平。(刘静 阎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