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许晓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来源:jky 时间:2013-11-23 点击量:

11月21日下午,喻园讲坛第141期在教科院705室隆重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发展改革与政策法规办公室主任许晓东教授给我院师生带来题为“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的报告,陈廷柱教授担任主持,于海琴副教授与陈敏教授出席聆听。

许教授介绍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的背景。他指出,在本世纪第一次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被评学校压力过大、评价专家负担过重、政府支出成本过高、现有数据共享不足、信息不公开等这些现象表明单靠人工统计数据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尤其是即将进行的一大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估工作,使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迫在眉睫。因此,教育部于2007年斥资700万开始立项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009年3月后由华科大牵头开发,于当年6月和9月分别对新建院校和“211工程”大学进行了数据试采集。2012年底,已有273所新建院校,30多所旧的高校信息纳入数据系统。初步实现了数字化评估数据的建立。

在对数据库的开发背景有一个详细了解之后,为了加深对本数据库全方位的认识,许教授就本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数据库指标体系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评估管理信息系统、新建本科院校概况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是以高校、社会公众、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为服务对象,以高校数据数字化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预测决策这三大功能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研究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数据库的规划,建立权威、完备的数据资源;设计数据库采集系统;研究服务于高校教学评估和政府决策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开发高校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各种应用系统;构建用于信息发布和社会监督的公共信息平台;研究系统安全机制等。数据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考了我国教育历史政策,美国教育部国家统计中心数据库等资料的前提下,在多元目标决策理论方法的指导下,设定了包括定量数据、文本、是非判断、网络地址等不同形式共860个数据项。

在数据项确定之后的数据采集与挖掘阶段,许教授指出,数据采集须在有培训、有动员、有组织的前提下进行,建立多种远程沟通渠道和讨论环境,避免出现“扰民”现象。所有数据项在明确含义或经过积累后均可采集。若数据报送界面直观明了,数据项按教学管理规律组织,系统能对数据的格式和真伪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可使得数据采集更加具有可行性。采集好的数据还需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实现个体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预测,阈值设置与预警,特定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同类高校的排序与聚类,专业预测等分析功能会让采集的数据更有价值。

   许教授强调,虽然数据库中的数据项信息是可以用数据或文字准确描述的结构化信息,具有一定说服力,但是评估方案中某些观测点很难用数据或文字表达,还有些数据项需实地考察。据此,本系统只能作为评估的辅助系统。在评估的不同阶段,本数据库系统对专家、专家组组长和秘书等角色具有不同的应用功能。为了更直观的说明,许教授以评估专家组组长为例,详细讲解了在数据库中查看通知、评估资料、提出审读意见、制定考察计划、计划流程反馈等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自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新建了一批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称为“新建本科院校”。这批新建院校主要为公办院校,大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但关于这些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学条件、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问题急需系统评估。因此,2011年起,依托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对未参加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了教学基本数据采集,对22项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从结果上看,这些新建院校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包括认识起点高,发展规划好,校园建设好;发展速度快;教学投入力度大;学生活动丰富;基本办学质量可以得到保证等。但是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等原因,导致这些院校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上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许教授从地方政府、新建院校、教育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最后,许教授指出,目前数据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进行全局性或区域性数据分析与预测,为评估中心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为高校生成可供参考的学校数据年报与数据分析报告。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涉及信息公开、分类与监控等。(刘晶  刘水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