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我院召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类博士生培养创新发展论坛

来源: 时间:2023-10-17 点击量:

20231015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类博士生培养创新论坛在教育科学研究院303会议室召开。我院艾敏书记、李太平副院长、陈建文教授和刘长海教授主持召开了此次论坛。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涂艳国教授、杜时忠教授、陈佑清教授、岳伟教授、田友谊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治金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黄明东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康翠萍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李志峰教授和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

论坛第一阶段由李太平副院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本次与会的专家学者,然后简要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的历史背景、学科结构和当前教育类博士生培养基本情况。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聚焦《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20年),旨在汇集博士生导师,加强互动交流,推进我院研究生培养创新发展。参会的专家学者大多是我院院友、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我院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希望大家对我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予以指点,分享对教育类博士生的培养经验,共同助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艾敏书记做了简要讲话,她首先对各位莅临指导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过去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学科评估、研究基地、智库建设、期刊创办、生源结构、“国优”计划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指出目前学院教育类博士生培养还存在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按期毕业率低、优秀博士论文成果少等问题。艾敏书记表示,学生培养是学院发展的立身之本,希望能够借助各位专家的力量帮助指点迷津,提升我院博士生培养水平,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第二阶段由刘长海教授主持,他对各位专家老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表示感谢,并欢迎大家不吝赐教。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表示他对华科教科院基础教育方向的博士生十分期待,基础教育博士论文研究具有很大的市场和价值,对中小学的发展和中小学教师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学院应予以看重和厚爱。他建议基础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应加强关联湖北省、武汉市本土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国家基础教育重大战略政策,可尝试建设基础教育博士与中小学合作共研的培养机制,比如博士生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申报基础教育重大课题研究和教学成果项目。他希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培养的博士生不应仅停留在完成博士论文、顺利毕业这一要求,应具备教育情怀,去武汉教科院、中小学就业工作,为中国未来的知识创新做出贡献。武汉理工大学李志峰教授指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目前发展的瓶颈在于没有本科生,教师规模小,生源少而学科点过多,他认为学院应充分利用、整合学校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比如科学教育、信息化教育等,实现错峰发展。博士论文研究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切实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发挥教育学的应用价值。他提出学院目前处于继往开来的阶段,新进教师应继承学院老一辈先生们开创的事业基础、教育使命和文化精神,相信在中青年学者的带领下教科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指出学院教育管理博士培养和教育管理专业的学术型博士培养存在重叠;学院研究生培养应关注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未来研究生规模将不断扩大,重点还是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管理角度呼吁加强:①导师合作指导,优化对导师的工作量考核机制;②落实执行博士生中期考核等周期淘汰分流制度。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认为在生源选拔问题方面,导师可在学校标准考核制度外采取额外的方式(如观察学生现场定时写作能力)以全面了解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科研潜质和健全人格;在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方面,应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让学生在倾听、汇报和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提升理论思维;在博士按期毕业问题方面,导师应认真把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能顺利毕业的好题目。

论坛第三阶段由陈建文教授主持,他总结了前面四位专家的发言。华中师范大学周治金教授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背景指出教育心理学专业发展方向应与高等教育、工程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支持其他学科协同发展。同时还应面向国家社会热点问题和应用问题,结合未来数字化、人工智能和教育神经科学等热点开展交叉研究。武汉大学黄明东教授提出当前博士论文盲审、抽检制度给师生带来很大压力,建议华科、华师和武大等几所学校建立联合机制,提升博士生论文质量。他认为华科教科院博士生整体质量较高,在未来的博士培养中应注重:①加强校本研究,关注校内研究问题,为学校提供智囊服务,才能有利于教科院的可持续发展;②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和校内平台资源,比如利用院内期刊资源展示院内老师的学术风采,开展专题研究;③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应与基础教育研究相结合,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向和大中小学的衔接机制。华中师范大学田友谊教授对此次活动邀请表示感谢,并提出了自己在研究生指导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主要有:①如何在标准化的博士招生考核过程中挖掘有潜质的生源?②如何将招进来的学生培养好?他认为博士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应仅仅体现于论文发表,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识。③学院对博士的培养是应仅限于达到毕业还是应有更高的学术追求?比如服务国家未来知识体系建构。中南民族大学康翠萍教授结合自己指导培养研究生和参加华科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经验指出目前研究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学术志趣;在学术规范和理论思辨两方面存在偏颇;教学方法、表达能力欠缺。她建议教科院在未来的博士培养上:①明确本院博士培养的特色和取向,比如基于涂又光、文辅相等前辈的实践根基培养实践应用取向的博士;②学院可在内部制定更加严格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比如制定比学校要求更严格的论文规范和更短的毕业年限;③可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小先生制”和项目驱动培养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华中师范大学岳伟教授认为本次论坛主题很有研讨价值,并分享了自己培养博士生的经验:①生源选拔方面他倾向于在自己的硕士生中选拔博士生,或者在学校学院招生面试前自己设置提前面试选拔博士生;②导学关系方面,鉴于教育学研究生女生偏多且家庭环境薄弱,因此应给予教育类研究生更多人文关怀;③论文指导方面,可对研究生实习严格的日报制度,要求学生每天反馈论文写作进展,便于老师精准制导,及时纠差。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认为博士阶段是整个人生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博士生培养强调专业素养、专业兴趣、专业眼光。在博士生源选拔方面应选择对教育学专业感兴趣,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在博士培养阶段要合理设计课时,引导学生自学;在教育学博士研究方面,基础教育研究应尤为关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论坛结束之际,李太平副院长做总结发言,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和宝贵经验、建议表示诚恳感谢。他认为今天围绕教育类博士生培养研讨的议题十分丰富,涉及学校的学科布局、学院的资源配置、博士生的生源选拔、培养取向、论文选题、导学关系、考核分流机制等方面,其中很多问题也是各个高校、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时代问题,需要今后继续加强合作交流,深入探讨。部分专家学者分享的切身体验和具体实践方法对我们解决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供了借鉴参考。学院将根据专家们的研讨建议,不断完善优化教育类博士生的培养创新工作。

(撰稿:程琳 李芊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