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受邀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线上授课

来源: 时间:2022-10-26 点击量:

20221013日晚,我院王小青老师应邀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线上授课,主题为《‘做中学’:扎根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与反思 》。香港中文大学戴坤老师为本次线上授课的主持人,本次参与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

王小青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展示了其与扎根理论相关的成果,包括2篇一作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项目负责人何以成关键先生——以大学生学习评估明德项目为例》、《大学生学习评估项目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动力机制——中国“明德项目”的扎根理论分析》和1部独著专著《中国大学生学习评估项目的影响机制》等。此次授课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何为扎根理论,二是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三是扎根理论的实践应用,四是“初学者”的反思。


图:王小青老师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在线授课


在介绍何为“扎根理论”时,王小青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们积极互动,从“理论”的定义出发,同学们在提问与王老师的解答中更好地理解了何谓“理论”以及何谓“中层理论”。之后,王老师介绍了概念、代码、编码、类属、属性以及维度等关键概念,并简要讲解了扎根理论提出的背景、理论渊源、最初研究、后续发展以及三大流派。王老师强调,扎根理论一种研究路径,而不是一种实体“理论”,其研究目的是生成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来自经验资料,研究者需通过系统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而发现理论。他指出了扎根理论研究实践中六点具体要求,如:一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要开放、灵活;二是在资料中形成理论;三是要时刻保持理论敏感性,即要有理论触觉等。


图:王小青老师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在线授课


接着,王小青老师讲解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中涉及三种编码,一是开放性编码(一级编码),即对资料进行分解、测验、比较、概念化与类属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回到经验资料检验概念与之是否匹配;二是主轴编码(二级编码),即通过A-F将一系列属性串联起来,将资料组合在一起,所谓A-F的编码分别为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和结果;三是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即寻找核心类属,形成类型和理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思考如何体验理论的本土化。介绍完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王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扎根理论方法必须是“三步走”吗?对此,王老师的看法是,“初学者可以依葫芦画瓢,而熟练掌握的研究者则可以化繁为简,无招胜有招。”

在介绍扎根理论的实践应用部分,王老师重点以自己与港中文尹弘飚教授合作的使用扎根理论方法的论文《“项目负责人”何以成为“关键先生”?——以大学生学习评估“明德项目”为例》为例进行介绍,详细呈现了三个编码步骤操作,以及最终如何将新生成的理论与已有理论进行对话。

图:王小青老师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在线授课


王老师认为自己在扎根理论实践应用方面尚在探索阶段,他谈到自己作为“初学者”,有一些反思:一是关于理论性抽样的选择上,要分析完一个,再找下一个,实操方面尽量遵循;二是如何探索“形式理论”;三是,形成的中层理论如何应用到类似情境的后续研究。对于到底该如何去学习扎根理论,王小青老师指出,要先掌握好一个流派的一套做法,再掌握一个流派的一系列做法,然后了解其他流派的做法,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最高难度的则是未来可否有可能形成独成一家的方法。王老师还给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学习扎根理论的阅读书目。

图:王小青老师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在线授课


在最后的Q&A环节,戴坤老师和几位同学与王老师就扎根理论的方法的使用进行了互动交流,王老师一一耐心、专业回答,并坦言虽然读博开始受北大陈向明先生的影响学习扎根理论方法,进步比较快,但今后需要探索学习的还有很多,也愿意和各位同学继续在实践中共同学习、提升(黄洁供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