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李长安:基于人地和谐的地学科普宣传

来源: 时间:2020-05-03 点击量:

2020年5月1日,专业硕士课程《科学普及及前沿讲座》第二课开课。受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长安教授为大家传授并示范了“破案式”——五位一体的地学科普。

李长安,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第四纪地质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学会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家科普团团长,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精品课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负责人,曾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另外,李长安曾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综合改革智库——“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武汉市政府参事。李教授主要从事地貌、第四纪地质、城市地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60多篇,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

1 李长安教授

在讲座的开始李教授说,科学普及的基本任务有: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我国目前的科普工作只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的比较多,这是远远不够的。

然后,李教授指出地学科普应回答的问题。他说地学科普就像带着观众破案,应该逐一解释是什么,谁的作品,如何形成,什么环境下形成,什么时候形成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人们能自然而全面了解地学。

接下来,李教授为大家示范,如何讲好一个以人地和谐为主题的地学科普课。

在导入部分,李教授讲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生活离不开地球。为什么呢,他用图片展示了地球的独特位置、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历程以及地球作为一颗伟大之星,如何为生物提供生活和繁衍的环境。人类与地球相比,实在渺小。人类历史只是地球历史长河里小小的一部分。

地球是一个美丽无比、玄妙无比的星球,也是一个富有的星球。在这里,李老师如数家珍地为大家展示了我国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特殊地貌和丰富矿产。大家跟着李老师在线上看山又看水,在家就打卡了世界各地的地理奇观。度过了一个“云”五一。在展示过程中,他也向大家示范了如何通过回答五个主要问题,五位一体地科普地学

2,富有的地球,德国的一处陨石坑里建造的房屋和城墙含大量钻石

此外,李老师提到他在各地考察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地学科普存在的问题。我们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本可以成为优质的科普基地。但由于地方政策还未重视,科普导游人才缺乏,这些科教资源被严重浪费了。各地导游还停留在用神话故事、民间逸闻讲解地貌景观。李教授常常在考察过程中自己担任起科普导游,为大家从科学的视角讲解地貌的奇特之处和形成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游客们反而更加喜爱和接受这种游学式旅游,纷纷驻足围观。李教授常年呼吁并帮助地方政府建立科教旅游路线,并以此为理想而持续努力。

3,李长安教授在高铁动车上为地方绘制的阳元石形成原理

李教授继续讲道,我们的地球独一无二,美丽又玄妙,现在却出了点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灾害加重以及全球变暖。在自然灾害方面,李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遭遇的地震灾害,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会导致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地质损害。李教授以身边同事的观点为例阐述了地震科学的发展趋势,地震科学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不怕地震,中期目标是消灭地震,远期目标是利用地震能量。另外,全球变暖也是一大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就包括冰川消融。李教授用一组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向大家展示了冰川的消融过程,以直观地说明全球变暖环境下冰川的消融速度极快,应引起人类的急切关注。

讲座的最后,李教授总结到地学科普的特点和问题。首先,科普是一门学问,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立科普学科和专业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次,地学科普缺少真正的专家和科普基地,这需要很多人共同的持续的努力;第三,未来的地学科普专业队伍需要大家具有很强的文字表述能力、很强的动漫制作能力和高超的摄影摄像技术。他也呼吁更多青年科普人,关注并参与地学科普事业,为这份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人:徐琦

记录人:孙宇雯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