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建党百年|| 教科院“红心书窗”党史书籍领读(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来源: 时间:2021-07-01 点击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领读人:黎玥 林茉梓 冯明兰 袁静 唐焕丽 陈雨沁 李晓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问答》用纲和目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通过深入透彻的解读,集中阐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问答》精心筛选出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100个热点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如何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反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等,用问和答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力求问的鲜明、答的精准,进而阐明正是这一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大跨越。《问答》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注重图文结合,多以“小切口”展现“大道理”,努力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生动展现了时代气息和理论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学党史和悟思想贯通起来,学好用好《问答》,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切实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从各章节出发,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精彩之处。

——黎玥


一、思想之旗领航——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一章“思想之旗领航——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为我们从各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丰赡,思想成熟,系统完整,总系统和子系统有机联系,体现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集成统一,形成了“一块整钢”,彰显科学体系,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指导地位?首先,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突出、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是科学理论体系的“纲”和“魂”,能将科学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统摄起来、有力凝聚起来,发挥提纲挈领、凝神聚气的关键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既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又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我们党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科学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林茉梓


二、人间正道开新篇——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答》精心筛选出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100个热点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如何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等,用问和答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力求问的鲜明、答的精准,进而阐明正是这一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20世纪的世界,风云激荡。两次世界大战重构世界格局,西方资本主义历经危机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走过高潮和低谷,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21世纪的今天,世界又迎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指导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成为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端正思想,努力学习,为中国建设添砖添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后,我们可能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育是国之根本,发展中国科技力量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养,因此,我们要集聚自己的力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从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冯明兰


三、初心砥柱天地间——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一章节主要通过七个问答,回答了关于我党的初心与使命,并谈到了人民对于我党的重要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袁静


四、“四个全面”擘宏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四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系统介绍了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宏伟蓝图。本章用26个问答详细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内涵以及意义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如期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三)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四)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它顺应了“四个伟大"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它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战略指引。

——唐焕丽


五、“五位一体”谱华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这一章所解答的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相关问题,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自信等关键词。其中对几个问题的回答将我的视野打开,更了解了我国当下的战略谋篇布局和顶层设计。

第一,关于为什么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关键在于理解“结构性”三个字。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如何理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最初的理解是将市场聚焦到国内来,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开发国内需求,促进国内循环,来减少国际市场供需对我国经济的掣肘。书中给了我更深刻的阐述,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内大循环需要的是“效率”,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的是“顺畅”,而经济整体发展需要的是“高质量”。

第三,关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广泛、深厚的自信。这一点让我想到辜鸿铭先生所做《中国人的精神》。他写道,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辜老先生都拥有这样原初的、深沉的文化自信,我们更应该坚定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读毕,我对中国的许多现实问题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真实问题的解答永远是动态的,在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摸索的道路中逐渐清晰起来。

习总书记强调了我们要对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个魂不能丢,这个命脉绝不能割断。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场合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该巍然耸立。

同时,习总书记也强调了民生、教育、医疗、生态文明等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雨沁&李晓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