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晩上八点钟前后,一位校友告诉我,朱九思老师去世了!听了之后,心头一震!就是在这一天的上午,我还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提起了朱老师,当时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长寿,就从事教育研究;如果你想百岁,就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例如: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的王承绪教授103岁,从事高等教育史研究的高时良教授102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朱九思老师100岁(1916年3月8日出生)。没有想到,朱老师竟然提前走了!
我知道,在今年的3月8日,朱老师的弟子给他庆贺百年生日(按中国农历计算),她的一位博士,也是我的硕士,给我打了电话告知此事,我叫该学生转达对他的百年祝福!
在朱老师逝去之即,严格说来,我是没有资格评价的。为什么又要写这么一篇文章?是因为25年前,当我还是一位博士生时,曾专门拜访朱老师,这次拜访给我留下来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那是在1989年2月底的一天,我利用寒假开学返回厦门的机会,去华中科技大学查资料,写博士论文,并征得潘老师的同意,专门拜访朱老师。
我记得很清楚,见面时间约的是上午九点,在华中科技大学今天的一号楼。朱老师准时到,乘的是一辆老式红旗轿车,穿一身蓝色中山装,脚踏“北京平”底鞋,很有“老干部”的气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党的高级干部”,心里忐忑不安,内心里想的是,朱老师能够见我这个晚辈,主要是潘老师的“面子”。一见面,朱老师就说,我们今天上午可以谈二个小时。我想二个小时应该足够了,哪里想到,我要讨教的问题太多,到了11点,我不好意思再请教。朱老师看出了我的顾虑,就说:“今天上午不受时间限制了,你想问什么都可以。”我的请教一直持续到12点,这时朱老师说:“中午不走了,我请你吃饭。”我推脱不掉,只好同意。上菜前,朱老师说:“我的请客标准是四菜一汤。”听了他这句话,内心里高兴的不得了。我们边吃边聊,朱老师见我吃得很多,唯恐不够,又叫服务员再加二个菜,并说这是他的“最高标准”了----六菜一汤。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朱老师,就享受到了六菜一汤的礼遇,并成为后来多次向师兄弟们“炫耀”的资本。
从那次之后,尤其是调到厦门大学之后,见朱老师的机会多了,每次都有𣎴同的收获,但这第一次见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一直铭刻在心!
朱老师:在得知您逝去的消息,我想寄托我哀思的最好形式,就是把我与您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请教、第一次共进午餐,呈现给大家。这是一位前辈对后生的关爱,这是一位大学校长的风范,这是大学之道在您身上的具体呈现。只是与您这一次经历,我就完全理解了您所说的:“我为华科只做了二件半事情”的自我评价。您是一位让后生永远值得尊敬的长者和大学校长。
愿您老人家走好!
补白:朱九思老师应该是中国担任大学校长(有的文章称主要领导)时间最长的一位,共计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