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起源:从原始群到部落社会》
作者:张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第一章是学术史梳理,说明此项研究在人类学传统中的位置。第二到第五章正面研究澳洲部落组织制度形态(社会组织、婚姻制度、亲属制度,原始宗教及其相关制度:原始分类体系与图腾增殖仪式、转世制度与成年礼),据此追溯部落社会的具体形成过程(结盟事件)。第六章对结盟事件(部落制度形成过程)给出完整陈述。讨论部落文明在史前史中的位置与作用。首次结盟是人类文明的初步进程,是由理性推动的非暴力社会整合(从动物性群体到人类社会的过渡环节),部落社会制度体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至今为止人类繁荣的重要基础。
2、《虫洞书简》
作者:王溢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写给青春的66封心灵书信,做个自信快乐的青少年。人生不可能“重来”。但在看到类似“过去自己”的人时,除了感伤于自己生命的流逝外,似乎还有一些“感言”,诸如过来人的生命体验、叮咛和祝福的话语等等。表面上,这些话是要说给对方听的,但“事实上”,却也是在跟“过去的自己”交谈。在语言或文字后面,隐藏的其实是一个秘密的渴望:“如果我还像你这样年轻,我就将会如何如何。”
3、《古炉》
作者:贾平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古炉》这部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贾平凹少年时代的经历,带有回忆性质。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古炉”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地方,但是这份宁静却从1965年冬天开始动荡了。古炉村里的几乎所有人,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被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时间一直发展到1967年春天,一个山水清明的宁静村落,在“政治”虚幻又具体的利益中,演变成一个充满了猜忌、对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废墟。
4、《局外人》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确实的存在便是大海、阳光,而大自然却压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杀了人:“我只觉得铙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会的意识代替了莫尔索自发的意识。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逻辑,利用被告过去偶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因为审讯几乎从不调查杀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计把杀人和他母亲之死及他和玛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5、《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作者:丹尼尔·戈迪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以色列是 个小国,但建国以来 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中的 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 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他既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也指出了这个国家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国际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清晰而全面地证明,以色列最主要的目的和最重大的成就是实现犹太民族在现代的重生。本书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6、《窄门》
作者:[法]安德烈·纪德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杰罗姆与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马,偷偷地彼此爱恋着,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他们以全部的纯真与热情,一心只想为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但爱得愈深,愈不能忍受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尤其是当阿莉莎目睹了母亲与他人私奔、妹妹过着平淡而又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生活后,而愈加不能忍受任何阻碍通往完美爱德的崎岖,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杰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于是她转向迷狂的宗教信仰,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选择了逃离,最终孤独死去。
7、《自控力》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自控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自控力科学》课程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这门课还阐述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此外,它还诠释了为什么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养自控力的最佳策略。参与过本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8、《人生的智慧》
作者;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9、《社会性动物》
作者:艾略特•阿伦森(Eliot Aronson)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社会性动物》是一本讲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见、攻击性、从众性和利他行为等诸多方面。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本书提供了科学的答案:为什么企业热衷于用明星做广告?为什么有人溺水时围观的人却不伸以援手?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邪教?为什么受过教育的人也会盲目服从宗教领袖.即使让他自杀也在所不惜?本书内容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被译成14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发行,吸引的读者之多令其他任何一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都难以企及。
10、《金字塔原理》
作者:芭芭拉·明托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内容简介:《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使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11、《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内容简介:《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12.《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13、《循环提问》
作者:[德]弗里茨·B.西蒙(Fritz,B.,Simon)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循环提问》是一部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会谈技术是系统式治疗重要的元素之一。生活经历彼此交织的人们,在行为模式上也往往相互制约。“循环提问”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谈技术,它的目的,就是将人们在行为上的相互制约性清晰地展现出来。
本书以具体的案例和会谈作为例证,将各种不同的提问技术勾画出来并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治疗会谈的再现,本书为读者们清晰地呈现了会谈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环节;借助附带的评论,本书还展现了治疗师针对不同会谈环节所做的理论上的思考。除了治疗技术以外,家庭动力的视角也是本书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那些对系统式治疗感兴趣的人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热衷于将系统式治疗在实践层面上运用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
14、《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作者:[美]杰弗里·E. 杨(Jeffrey E. Young)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你是否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屈自己?
●你是否总觉得*亲近的人其实不够了解你,还总感觉所有人都会离开你?
●你是否发现: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你都仍然感到不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
以上性格陷阱是一种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模式。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情感剥夺。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执业经验,归纳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11种伤害性的性格缺陷。针对这些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非常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疗愈这些童年伤害。
15、《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作者:[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爱德华·霍夫曼(Edward Hoffman)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在如何看待自我方面,也许没有任何一位心理学家可以超越马斯洛对我们的影响。他关于自我实现、创造性以及幸福感等极具震撼性的观点不仅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影响深远,而且影响了健康、教育、管理理论、组织发展等领域。
在本书中,马斯洛将与读者一起分享他包罗万象、新颖有趣的研究和思考。
1.重新认识幸福。我们也许应该把幸福重新定义为攻坚克难时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得自己回过头来认识到自己原来很幸福(尽管当时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或事业之中。
2.支持儿童成长。儿童需要强有力、坚定、有决断力、自尊以及能够自主的父母,只有这样强有力的父母,才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有秩序、可以预测的世界。
3.促进亲密感。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是永久的,破坏和剥夺亲密关系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因此,我们有必要与疏离进行抗争,重新找回缺失的亲密感。
16、《动机与人格》
作者:马斯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动机与人格(第3版)》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本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17、《人生脚本——说完“你好”,说什么?》
作者:作者:(美)伯恩(Berne, E.)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你新认识了某个人。你说“你好”。对方也说“你好”。接下来你会说什么?你又会做什么?你会匆匆离去吗?你会主动交流吗?还只是等着?还是什么?
好吧,在本书中,艾瑞克·伯恩说,无论你接下来做了什么,都取决于你的“脚本”。你现在如何回应他人取决于你小时候做出了关于自己、关于他人以及关于世界的怎样的情感决定。脚本是关于你打算如何度过一生的计划。你制订这个计划时还只是个小孩子,它基于你当时对世界的了解。早年决定由你做出,在人生的后续阶段,你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这些决定,即改变你的脚本。
脚本是了解人类命运的重要概念。脚本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却仍旧无法感到满足;也可以解释另一个人为什么在人生中只是做了点小事,却感到相当欢喜。或者,为什么一个人很会与人打交道,而另一个人却备感孤独;为什么一个人在年老时适应良好,而另一个人却感到想跳下桥头,终结生命。
脚本的内涵相当深厚。本书是一本经典著作,因为脚本这个概念次在心理学及沟通分析领域被提出。
18、《动机心理学》
作者:(美)罗曼·格尔佩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下面的场景,你是否会感同身受?
毕业在即,却拖着不想写论文;总想着瘦身,却对健身房又爱又怕;屡屡戒烟,却一次又一次复吸;为了打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嗜睡,一天要睡十小时……
这些心理顽疾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身上,但这些现象背后竟然有着类似的心理动机。
《动机心理学》作者罗曼·格尔佩林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他将自己多年对焦虑症的研究成果总结成书,对心理学动机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动机心理学》将告诉读者如何才能停止拖延,戒除癖好,克服懒惰,消除不良行为,帮助读者理解思维运作方式,早日实现人生目标。
19、《归因动机论》
作者: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归因动机论》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成熟期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该书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作者对归因动机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是法庭,人是法官。个人需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做出行动。归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焦虑缓解手册:如何从焦虑中自愈》
作者:埃德蒙·伯恩 阿伦·布朗斯坦 洛娜·加拉诺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全球数百万人会时常感到恐惧、担忧和惊慌。药物公司每年投入几十亿资金用于研发针对这些症状的药物,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完全治愈焦虑。依赖药物的焦虑治疗方法在停药后有很高的复发率,而且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比它们本该缓解的症状更为严重。在生活方式方面做出缓和、自然的改变从而增强身心健康反而是缓解焦虑的一种长久之道。
本书作者埃德蒙·J·伯恩著有《焦虑与恐惧症手册》等作品,他是一位自然医学医师,写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整套在不使用药物的前提下对抗焦虑症状的方法:审视你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整体的健康水平;通过正确且健康的自我对话来减轻焦虑;认识体育锻炼以及健康自然的饮食结构对于控制焦虑的重要性;探索可以让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的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