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5月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江苏高教》《高校教育管理》《大学教育科学》杂志社等国内外80余所高校和单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与青年学子共计450余人到场参会,另有近万人通过Bilibili直播平台远程参会。
论坛分为开幕式暨大会专家报告、平行论坛报告以及大会学生报告暨闭幕式三个阶段。我院院长陈廷柱教授、贾永堂教授、王小青博士以及多名研究生代表参与此次论坛。其中,贾永堂教授于大会专家场作报告,并担任大会学生报告点评专家及颁奖嘉宾,博士研究生姚源、陈健、刘智慧、郭荣,硕士研究生唐焕丽、吴柯豫分别于对应分论坛作主题报告,陈廷柱院长于闭幕式代表上届主办方华中科技大学作发言。
5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暨大会专家报告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紫金厅举行,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操太圣教授主持。开幕式伊始,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教育局局长孙百军首先对参会专家及同学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逐渐提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逐渐紧密,在回顾了南京丰厚教育底蕴的基础上,他进一步介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即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共建的“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最后,他面向中国教育“十四五”和2035的远景目标,勉励在场嘉宾秉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品格,汲取“教人求真”的教育智慧,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高度,为新时代教育之问潜心求解,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南京教育和南京大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南京大学副校长 孙百军致辞)
接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王运来作开幕致辞。王院长首先对各位参赛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还对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本届论坛不仅有专家们精彩绝伦的“华山论剑”,还富含“稷下学宫”的古风与意蕴。他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之下,不仅要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量变”奉为“定理”,还要对其“质变”的“道理”、相关理论和高等教育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客观的研究和交流。他表示,南京大学将继续携手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讲台、各展所长的擂台和合作共赢的舞台,将“南华厦”论坛打造成全国性的品牌学术论坛。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王运来教授致辞)
大会专家报告环节共分为三场,第二场专家报告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顾建民主持。我院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贾永堂教授以《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该如何应对规模悖论——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为题作报告,分享对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思考,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对规模悖论做出探讨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5月9日上午8:30,大会学生报告暨闭幕式于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紫金厅开展,由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主持,我院博士生姚源作为一等奖获得者作题为《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效如何?——基于高校教师工资及其影响因素十年变化的分析》的报告。她基于GAP和APIKS的调查数据发现,职称一直是教师工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构层面因素对工资的影响力增强,费学术能力的影响力减弱,绩效因素的影响力开始显现。提出,应持续提高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并加快高校层面的工资分配制度建设。

(我院博士生姚源作一等奖汇报)
作为上届会议主办方,我院陈廷柱院长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闭幕式环节进行致辞,陈院长首先祝贺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对本次论坛主办方南京大学以及南大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表示了诚挚的感谢,肯定其合作工作的默契与效率。同时,陈院长感谢了亲临现场传授教育经验的三十多位学术大咖,并建议研究生们在把握丰富参会机会的同时,也要重视反思与总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身学术积累。最后,陈院长以风趣幽默的比喻认为“南华厦”论坛的缩写“N-H-X”,反过来可以表述为“X-H-N”,认为“南华厦”论坛未来不仅要办出影响、办出水平,更要办成全国高校研究生都喜欢的论坛。从“南华厦”到“喜欢你”,陈院长风趣幽默的致辞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我院陈廷柱院长致辞)




(参会获奖论文颁奖合影)

(我院参会师生代表合影)

(我院获奖学生与教师合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