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段斌斌

来源: 时间:2022-10-13 点击量:

姓名:段斌斌

职称: 副教授

电子邮箱:duanbb@hust.edu.cn

硕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段斌斌,男,1989年生,湖南冷水江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日本同志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湖北省人才项目(“湖北省楚天学子”),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治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律与政策、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和摘编。出版专著《中国教育法律的司法适用》,参编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项,并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项目十余项。

(信息更新至2022年9月20日)


学习、工作经历

2012.09-2015.0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领导科学专业(教育法学方向),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15.09-2018.06: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法律与政策方向),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8.09-2021.10: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

2021.11-至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教学情况

主讲:《教育管理学》,硕士生必修课;
参与:《中外教育史》,硕士生必修课
《高等教育改革专论》,硕士生选修课;
《教育管理与教育行政理论》,教育博士专业必修课;
《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博士专业必修课;


研究课题

入职以来主持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880016)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0GA003)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委托课题(2019-GDZK-15)(核心成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VEA15004)(核心成员)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JZD049)(核心成员)


主要论文

[1]教育法典的体例结构:域外模式与中国方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5).
[2]中国的教育究竟需要怎样的法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
[3]新时代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18(1).(第二作者)
[4]学前教育立法应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J].教师教育论坛,2020(9).
[5]教育法软化:制度成因与逻辑重构[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十四辑),2017.
[6]走向教育生活还是与教育生活脱节:我国教育法律司法适用的现状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9(3).
[7]《教师法》修订可以通过司法反哺立法——兼评《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5).
[8]《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周年:成就、问题与改进[J].高等教育研究,2020(2).
[9]《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历程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7(8).
[10]从“管理法”迈向“控权法”——基于三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文本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7(5).
[11]大学校规的合法与合理——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看高校校规的完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4).
[12]从形式法治迈向实质法治: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21(6).
[13]论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协调权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
[14]恢复高考以来替考治理的制度变迁及现实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6(6).
[15]替考入刑:政策演进、制度逻辑与现实局限[J].高校教育管理,2016(5).
[16]从公平选才走向有效选才:我国博士招生改革的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7(10).
[17]教育学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的困境与出路——基于“211工程”高校的文本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
[18]研究生招生的公平困惑:程序对实体的背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
[19]在自由与约束之间: 研究生招生视域下的教师评价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
[20]如何看待地方科学院与省属高校走向融合发展[J].大学教育科学,2022(2). (第二作者)
[21]我国高校科技人才培育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进——基于36位科技人才的访谈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4).
[22]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应对[J].当代教育科学,2016(11).
[23]在家上学的法律关系分析——以霍菲尔德的法律关系理论为分析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7(12).(通讯作者)
[24]论在家上学的合法化前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
[25]三个协调:在家上学能否合法化的关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
[26]逃离与回归:在家上学应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3).
[27]论“在家上学”的权利主体及其权利性质——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第二作者)
[28]平等受教育权的含义剖析——从宪法学平等理论的视角出发[J].教育科学研究,2016(6).
[29]给学校减负还是令监护人担责:年龄下调背景下的学生伤害事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8).
[30]警惕教育惩戒概念使用的泛化——兼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1).
[31]用法治理性防治校园欺凌[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4).


著作教材

[1]独著.中国教育法律的司法适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参编.教育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
[3]参编.法学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范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研究生情况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2019级:杨晓珉; 2020级:吴胜楠;2021级:胡蝶;2022级:武沛溶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5级:戴钟璟; 2019级:汪梦颖、杨静茹; 2020级:冯明兰、陈红;
2021级:李雪芳、徐晶; 2022级:文茜、宁静、程萍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2021级:陈童

在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科学与技术教育等专业招生,接受推荐免试研究生。
欢迎有法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外语等跨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下一篇:黄芳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