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教学亦是如此,不能只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为提升我院研究生的实践素养和研究能力,学院特开设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聘请一线知名校长教师主讲。
2018年4月20日上午8:10分,我院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迎来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国培专家刘东平老师指导与评讲。刘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历,针对“小学生习作指导与评价策略”进行了一场耐人寻味的教育讲座。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刘老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会如何来进行写作指导”。在座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要带学生去到户外体验生活,有的说要提前给学生设定问题,有的说要通过平时阅读积累各种素材。刘老师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释。刘老师通过分享一个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老师应当要注重以下细节:让学生喜欢写作;尽可能给半命题作文;引导学生发现素材,运用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着刘老师通过学生写的例文给大家分享了学生习作中的三类问题:缺乏真实的内容;缺乏生活的经验;缺乏个性的表达。他指出,通过分享学生的作文,我们能清楚的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普遍性的,而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以及有效地夸奖。也只有同时避免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产生像莫言一样优秀的作家。
为了更好理解小学生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更好的引导小学生用心写作,用事实写作,用生活写作,刘老师深入浅出,从几个实际案例出发,详细阐述了小学生写作的难点及要点。比如通过更换视角来讲述小学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及感受,能更加新颖表现出小学生的生活感受;还有可以通过描写小伙伴来回忆与同桌和同学的友谊,发掘一些有趣的话题及故事,因为童年的记忆是最美丽纯真的。同时,小学生写作是一件对生活中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和人的一种看法和感受,作为小学老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懂得分享,相互学习和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刘老师谈到,对小学生而言,写作并不等于创作,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感知和认识,通过写的方式记录下来,不断的练笔,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当中,才能更好的提升写作水平。小学生写作过程是朴实无华的,是充满童真童趣的,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不以标准和水准来衡量作文的好坏,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些比赛的奖项,无形中对写作的目的有了功利性的引导,那么也会无形中提高写作的压力,写作过程中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从而失去写作的意义。
刘老师说,目前,国外小学生写作更多侧重于应用文写作,写作更多是精神上的理解和需求,让别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共鸣。那么国内小学生写作如何才能正确体现这种需求和愉悦呢?一是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二是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小学生写作的目的性,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一个好的作文老师,从来不会给学生作文立意,而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愿意写”和“主动写”。同时老师也要学会运用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老师,通过父母平日的微信和微博等分享,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来激励学生写作的热情。
刘老师还指出,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奖项来鼓励学生写作,比如假期期间,每个学生讲述自己去过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哪些趣闻趣事,风土风俗,如果能打动更多的人想去,那就给与学生一定奖励。尤其是学生在平时日常中积累的写作素材,不断积累,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如何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老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多做课外阅读及日常练笔,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充实度。
最后,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刘老师强调,更多的需要老师积极转变对学生写作评价的观点。首先是对于学生写作的肯定和赞扬,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共同提升。其次将评价的目的由纠错转变为择优,每一篇作文都有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扬。最后将写作的重点由结果转变为过程,更加侧重于写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体会生活的真善美。
刘老师此次的精彩分享,从小学生写作目的和意义,提升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写作的难点及重点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讲述。他说,通过引导小学生写作,激励小学生写作热情,同时也是自我的不断学习和成长,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真正实现写作意义。
最后刘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一篇六年级学生的作文,他说:“这篇文章让我深有体会:作为学生们的老师或者家长,不要用孩子的身份去束缚他们,其实他们可以做的很好,也可以做得更好!”(刘洁)
心平气和看世界
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体会到了平和与从容;从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我体会到了智慧和勇气;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我体会到了焦虑和忧愁。
山、水,是远离尘嚣的净心之地。寻一处安静的地方,望一眼远处的风景,闭上眼,素日的忧愁和压力,尽在这青山绿水中流逝;留下的,只有精神上的平衡与安适。恰如那句: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与你共适。
人的一生,来去匆匆。仿佛只是在须臾之间,已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变成明媚的青少年。在阳光的河流中,人是悲剧的。你无法将时间定格在你喜欢的某个时段,只能服从于时间老人的指使和安排。时间无法定格,幸福难以永存,这是人们的无奈,是人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虽然人不能改变时间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心平气和地看世界,在流逝的悲哀中诗意,坦然地走下去。
放平自己的心态,养足精神,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心平气和地看世界,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了,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人生就是这样,从单纯到复杂,最终又归于平静和简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地看世界,感受每一种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提炼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