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第181期喻园讲坛在教科院705教室举行。本院心理学研究所的陈建文教授围绕人格、叙事和教育问题,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人格叙事与人格教育”的精彩讲座。我院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术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陈建文教授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对人格叙事两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人格叙事是一种解读个人人格的方法;第二,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格教育方法。随后,陈教授便以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带大家走进叙事主题。所谓叙事,即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方式和生存方式之一,同时他在介绍有关经典研究时指出,叙事思维是与范式思维并列的两种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叙事思维借助于故事来帮助人类解释人生的价值和经验,这是科学的范式思维所欠缺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紧接着,陈教授从人格的三个水平为大家介绍了人格。特质层面,可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成分,如聪明、好奇、创造性;适应特征层面,可了解其如何适应生活;人生故事水平层面,则使我们对一个人的独特性进行理解,从而全面理解一个人。而人格叙事,正是指在个体人生故事的支撑下,对个体的人格进行一个更加生动与深刻的理解。由此,陈教授强调了人格叙事在解读人格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那么,人格叙事如何达成人格教育呢?陈教授首先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着手,指出以下四个方式:早期经验、自主选择和目标建构、社会适应以及社会学习。早期生活经验为人格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如早期亲子依恋、早期重要他人会影响个体早期人格的形成;而个体自主选择的环境、自主建立的目标会指引自身的发展方向;社会适应成为个体形成和发展自身人格的主要途径;社会学习则是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方式。随后,陈教授进一步深化分析,点明通过人格叙事进行人格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生易于理解老师和家长的故事,并且更加深刻地受到故事的影响,在情感体验上形成共鸣,从而实质性地影响人格,最终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由此,教育者便能够通过人生故事影响学生的人生基调、动机、信仰等,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建构学生的人格。
整场讲座,陈建文教授幽默风趣,并且用各种现实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人格叙事与人格教育”这一主题,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思考,好几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理解。师生的讨论更是碰撞出了更多的学术火花,使讲座在浓郁的氛围下落下帷幕。(代晓庆、邵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