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冯向东:关于教育研究文本撰写方法的讨论

来源:fyg 时间:2010-03-23 点击量:

3月10号下午,本学期第一场喻园讲坛在我院705室举行。冯向东教授为全体师生做了题为《关于教育研究文本撰写方法的讨论》的精彩报告。

研究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框架,是在对文献和现象文本进行梳理,按研究目的和逻辑规则撰写出来的。报告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文本类型;学位论文的理论创新。

一、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冯教授首先指出了开题报告会的任务,其任务是对以下四个问题给出答案,即这个选题是否是个合适的选题;所采取的研究路径是否恰当;对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了解多少;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做哪些补充性工作。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框架、预期的结果和创新等。冯教授以《大学捐赠基金运行问题研究》为例,向我们说明如何写好“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是把现实中的、还没有做出合理解释的现象提炼成一个“是什么样的,可以作何解释”的问题;是对现象的廊清,对原因、机理的解释;是整篇论文论证、阐释框架的逻辑起点。同时,他以大学章程、高等教育结构和教师聘任制三个话题为例,归纳了问题的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分别:A是什么,A是怎样的;A与B;A应当是什么,A应当如何做,相对应的研究方式是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在谈到如何写“文献综述”时,冯教授提醒大家不要遗漏重要文献,注意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意义。同时指出,文献综述是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陈述;是对文献的评论。

二、学位论文的文本类型。冯教授把研究文本分为描述性文本、叙事性文本、论证性文本、事后解释性文本和反思性文本五种。描述性文本,对事物状态“是怎样的”做出准确的描述。叙事性文本,以事件为基点,围绕参与事件的人、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序列“三维空间”进行叙事。论证性文本,通过对“变量”及其相关关系的分析,证明或推翻某种理论假说,并依据理论对事实(现象)做出解释。事后解释性文本,在对文献和现场文本收集整理后,依据研究资料对问题及其因果联系做出判定和解释、对事物的意义也做出评价。反思性文本,以文献为基础,对已有的理论研究进行概括和评论,从中产生新的理论观点。在介绍了各种文本的定义后,冯教授又就它们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三、学位论文的理论创新。冯教授向大家解说了孙正聿教授对理论创新的分类。逻辑关系的重组,没有自己的、新的东西,是“重复说”、“照着说”;提问方式的更新,提问方式的不同,研究的路径就不同,关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有可能发掘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概念框架的构建,找到自己研究论文的逻辑起点,由此生发开来,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解释体系;背景知识的转换,运用一套新的“话语系统”来分析、解释问题;解释原则的创新,提出的理论具有原创性,而且它的研究路径给人们展示的是一种新的解释原则。

(庞慧)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