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许美德:中国大学与跨域教育

来源:fyg 时间:2008-05-29 点击量:

528下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原香港教育学院院长Ruth Hayhoe(许美德)应邀我院,在705教室为全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大学与跨域教育:中心——边缘还是文明对话》的精彩报告,深邃的学术思想和流利的中国话让大家叹为观止。报告会由副院长沈红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许教授就高等教育比较学的学科背景及发展作了简要介绍。她认为从宏观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比较学应属于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实证主义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主要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划分世界中心——边缘的位置,根据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将世界划分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实证主义社会学提出“现代化”的概念,认为社会变化中宗教的地位会越来越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提出“经济”的概念,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宗教作用,因而宗教也越来越不会存在。苏联解体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单位从以前的以国家为单位开始向以文明为单位转变。许教授认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让人们考虑问题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因果关系,也开始考虑对未来的预期。大学不单单是国家管理的一个机构,它还是代表学术、代表文明传统的一个机构,更代表着文明间的一种对话。

报告的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用一些数字材料来证明中国从世界边缘正走向中心;二是中国大学如何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对国际文化产生何种影响,21世纪又会是哪种模式对世界模式有影响;三是中国知识论。

中国近年来出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增长和多元化、跨国项目的增多,逐渐说明中国正在从世界边缘走向中心。同时,西方文明也需要向其他文明学习,来转变20世纪90年代由实证主义发展出来的国家中心模式。许教授谈到,西方思维方式上认同“二元论”,只承认对立和冲突,而中国的儒家文化认同“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因而能包容对立,是一种具有包容能力的知识观。中国从边缘走向中心,可以不保留以前以国家为单位的框架,而是用文明对话的角度来建立以文明为单位的框架。美国和西方建立的“中心——边缘”的框架是要确定自己的中心地位,国家政治学意义上的中心只肯定政治和经济,而大学不一定要限于国家政治,我们应该提倡大学自主,让大学走向国际化,从而建立文明的对话。

谈及知识分子,许教授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是文字型的、稳健型的,他们推崇科学、理智、宽容,允许对立存在。而西方知识分子是口头型的、辩论性的,他们强调逻辑、辩论和因果关系,很活跃。这是因为欧洲知识论与实用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技术理智,认为绝对的科学才是知识。而中国的知识论是一种宽容的理智和道德理智。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可以,也有能力建立一个文明的对话式的新中心,建立一个美满的学术界。最后,许教授对于中国大学寄予厚望,希望中国大学考虑未来,把握黄金时代,担负起国际领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建立这个文明对话的新中心。

(文/图 周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