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余东升
2006年6月7日至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联合主办的“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市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教育厅厅长胡致本,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刘献君、副会长谢安邦、谢作栩、赵炬明,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雷达,陕西省学位办主任孙朝,美国院校研究会执行主席特伦斯•拉塞尔、著名高等教育学者马文•彼德森、北科罗拉多大学校长凯•诺顿、副校长黄茂树、西伊利诺斯大学校长戈尔德法、密森学院院长弗兰克•庄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00余所高等学校的领导、专家学者140余人出席会议。
为配合本次会议的召开,7月5日至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80余所高等学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刘献君,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重庆文理学院院长牟延林,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等中方专家以及与会的全体美国专家,就“领导与战略”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和研讨班的举办,得到了美国院校研究会的全力支持。美国福特基金会为会议和研讨班的同声传译提供了经费支持。长安大学为会议和研讨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提供了经费支持。
一、会议的背景、主题
20世纪80时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得整个高等
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在高等教育运行经费总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其次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再次,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高等教育总体环境的这一巨大变化,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改进高校领导工作,适时调整管理战略,成为高等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高等学校正在编制自己的“十一五” 发展规划,规划工作迫切需要得到理论的指导。因此,领导和战略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根据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安排,在从整体上对“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之后,中国的院校研究将转入专题研究,并以专题年会的方式来推进院校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部署,今年专题年会的主题是“领导与战略”。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就以下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1、高等学校管理中的“领导与战略”的基本理论;2、美国高等学校战略管理实践经验(案例);3、中国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性的教学性和教学研究型高校的战略管理的专题研究。
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的是占高校总数85%以上的地方性教学性和教学研究型高校。因为环境的巨变对他们带来的压力更大。为此,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三所属于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的院校的校长结合他们本校的实际,介绍了美国此类高校的发展战略和领导管理问题。
二、美国高校“领导与战略”管理的理论与经验
来自密歇根大学的著名高等教育专家马文•彼德森作了题为《院校研究与大
学规划、设计、资源配置和评估》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成功战略规划的标准:即对规划过程要相对规划的结果一样的重视;规划要与院校文化相一致;要将院校内部的治理与管理过程与外部的政策资源加以整合;能过通过战略的持续性进而使院校发生积极的重大的变革;规划要有合法性,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接着,论述了在制定战略规划是要考虑的因素。皮特森教授重点介绍了根据院校所处的环境的性质来制定战略规划的三种类型:1、指向型方法。即在一个稳定地的可预测的环境中,对院校能够发展的方向做出预测,并促成目标的实现;2、战略型方法。即在一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对院校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法,对院校进行分析,明确院校发展的定位和竞争优势,进而改进院校,提高效率;3、环境型方法。即在一个变化无常的环境中,根据院校所处的新的关系和承担的新的角色,来重新设计、改造院校。最后,皮特森教授论述了制定规划中的一些重要的因素,如领导的作用、全体教师的参与、良好的沟通、绩效导向、管理责任以及强有力的院校研究和分析作为支撑,等。
美国院校研究会执行主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特伦斯•拉塞尔以《推动学生走向新型劳动力市场:市场机制与高等学校》为题,介绍了美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特伦斯•拉塞尔认为,由于经济变革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原有的毕业生求职的机制再也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就对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三者相互依赖,共同合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收集并公布各学科毕业人数、用人机构新雇员工的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以及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与学校一起按学科建立质量保证项目。从雇主的角度来看,既要从区域大学和地方大学招聘毕业生,又要与其他公司协调需求。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通过开展院校研究,保留有关学生注册、就业以及继续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开展校友满意度调查,以此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促进劳动力的发展。为此,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校长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作。
北科罗拉多大学校长凯•诺顿、副校长黄茂树、西伊利诺斯大学校长戈尔德法、密森学院院长弗兰克•庄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介绍了美国教学型高校的战略管理和校长领导工作。
凯•诺顿和黄茂树发言的题目是《校长教务长联手提高大学声誉》。他们认为,目前美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转变挑战,公众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转变、挑战和要求必须大学追求新的卓越。大学领导必须以学校的使命为导向,从愿景、价值观、目标、分目标、行动计划、财务计划和为了改进系科/项目的评估等方面来制定学校的战略计划勾画未来的蓝图。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工作。要创造学习型共同体,改革课程和教与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是老师的喜好来设计课程。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以深奥广博的文理教育为基础,为职业准备的核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大部分,并以此来制订课程标准。凯•诺顿和黄茂树进一步分析了新的教学的性质、指导原则、积极的教与学活动的的性质,以及提高教育学的质量的方法。整个学校工作的主题就是要为实现优秀的教与学提供学术支持。最后,结合北科罗拉多大学梦佛特商学院的范例,说明了校长和教务长团队的紧密合作,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得具体做法。
西伊利诺斯大学是一所可授予硕士学位的公立综合性大学。该校校长戈尔德法以《大学校长的政治战略与财政战略——未来高等教育之必需》为题,介绍了学校多渠道获取资源以及资源再分配的策略。在介绍了西伊利诺斯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于2002—03年制定的战略规划之后,戈尔德法重点介绍了为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应对政府资助缩减而采取的政治和财政的战略。策略一是,吉尔伯特成本保障。即计算出学生的学费、杂费和食宿费的总额。结果表明,学生的成本在增加。因此,可通过“事前收费”来积累资金收入,从而使得学费收入在学校的总收入中的比例从2003年的19.6%增长到2006年24.5%。政府资助的减少和学费的增加,表明高校成本从纳税人转向学生及其家庭。策略二是,资源从非教学机构向教学机构的再分配。首先是通过限制行政人员职数、鼓励提前退休、要求学术管理人员讲授课程等方法来减少管理成本,其次是对诸如住宿、餐饮、娱乐、复印与出版、计算机使用等项目收取5%的行政管理费,2006年该项收入为280万美元;再次优先向新的教学项目,如新生教育、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建设、护理专业、环境研究中心等,分配资金;策略三是筹款。即通过向校友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捐赠的方式募集资金,目标为7年内筹集4—6千万美元。策略四是为基建项目开展政治游说。即为了筹建Macomb校区的表演艺术中心和新建河边小区,而游说州政府和其他相关者,寻求他们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密森学院院长弗兰克•庄发言的题目是《加州社区学院领导面临的挑战》。报告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性质和历史发展。20世纪初到30年代,社区学院主要是的性质是高中的延伸,包含部分的高中教育和大学低年级教育,重点在于补习;30至50年代,社区学院重点在于职业培训,学生中也包含成人和退伍军人;50至70年代,则是面向所有公民的开放式教育,增加了技术教育、合作教育和补习教育等内容;70年代至今,则是综合性社区教育的时代。今天的社区学院承担着劳动力和职业培训、经济发展、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特殊职业教育和技能的提高、职业再培训以及升入四年制学院等多种任务;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培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中国高校“领导与战略”管理:理论、经验和问题
与会的中国专家、高校领导就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与战略”管理中的理论、经验和问题作了大会发言与交流。
在题为《资源、战略、组织——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看高校战略与组织设计
》的发言中,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认为,资源依赖结构一方面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也决定着高校的组织设计。美国学者若雷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基础的厚薄来分析学校的风险的大小,以及学校的战略选择。同时根据波特的战略理论,资源依赖的结构也决定了美国公立学校选择的是“低成本战略”(强调规模、数量与服务)而私立学校选择的是“差异化战略”(强调质量、优势与卓越
)。由此可见,资源基础和资源依赖结构在学校战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无论选择哪种战略,都要特别注意学校资源建设。在任何时候,资源基础越雄厚,战略选择空间越大。忽视资源约束的规划,或被束之高阁,或把学校拖入深渊。赵炬明还具体分析了资源约束与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作了题为《大学战略管理中的领导:角色、挑战与对策》的发言。谢教授认为,大学的战略管理要求大学的领导称为战略的策划者、战略的决策者、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激励者和监督者。而大学战略管理对领导者提出的挑战表现为:对多方利益的平衡,大学领导具有多重角色,大学组织的特性对决策方式提出的挑战,对领导者的战略思考能力、知识结构和精力提出的挑战。对此,谢教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为宏观背景,分析了地方性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战略,以及地方性高校战略研究与院校研究的关系。张应强认为,在宏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大众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地方性高校必须在战略上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所谓特色化与地方性、职业性和行业性密切相关。这是地方性高校比较优势之所在。特色化发展也就是要实行错位竞争,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低端市场。特色化发展还必须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要提高人才培养之量,也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质量。张应强认为,在中国开展院校研究必须实行中国化改造。就地方性高校而言,重点应该是以战略规划研究为重点,特别是宏观问题的研究。它包括: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走向趋势的研究、区域办学环境和条件的研究、同类型合同层次院校办学动态与趋势的研究、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与趋势研究、办学特色与学校比较优势研究。学校的使命、办学特色、发展定位、发展思路、措施分析,这些是地方性院校当前院校研究的主要任务。
部分发言者结合学校的实际谈到战略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大连大学是一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三所学校合并组建的地方性大学。其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连大学赵亚平和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结合该校的历史发展,就此类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该校的战略发展的重点依次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该校的发展表明,在地方性高校的初期发展中,战略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的过程。另外,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持续地驱动资源的增长。
欧亚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大学。胡建波结合该院办学过程中的三个案例,分析了现代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排序的讨论而引发的学院发展战略重点的调整的思考。即由前期的“以学校发展为本”调整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后的战略强调,以学生为本,把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校园生活质量上来;通过差异化战略,稳定规模,培养学校核心竞争力,确立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的领先地位;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育与教学改革,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欧亚学院的管理新模式;通过研究,改进工作,把欧亚学院变成不断自我研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学习型组织。
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是本次会议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的冯向东认为,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学校。它是由汇聚公立学校、地方政府、投资者和家长和考生的利益而创建的二级学院发展而形成的。当前独立学院发展中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定位、经费的筹措、内部制度建设、评估、政策环境等。而清产核资与明晰产权关系、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评估是当前独立学院发展的两大难题。目前独立学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夹缝”之中。独立学院要走向自主办学,需要有四个方面的制度支撑,即,公办学校的退出机制、民办教育的法律制度环境、办学主体内部制度创新和面向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曹勇安在发言中以该院为例,介绍了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结合该院的历史发展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过程。对中国民办高校产权制度的改革,曹勇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三、目前中国高校的战略管理与院校研究
与会代表分四个小组,分别就“高等教育中的领导与战略的基本问题”、“中国创新型高校”、“地方性高校的发展战略”和“民办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战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充分肯定了开展院校研究的重要性和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的成果,就上述问题发表了意见。
中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筹)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刘献君认为,首先,大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战略。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有着强有力的战略领导,这条经验也被中国部分大学的实践所证明。而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外部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当前战略领导的主要任务是:1、明确提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确立学校发展的愿景或定位;2、筹集更多的资源;3、依据基本的战例原则指导大学的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4、按照战略要求选聘和考核院系领导;5、建立与中层领导特别是院系领导保持良好沟通的健全的机制。
刘献君提出了中国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几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要高度重视战略实施问题,它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使整个战略管理的主体。2、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的核心战略。3、将经费的筹措、规划放在战略管理的突出地位。4、战略规划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学校的历史传统、学科结构、人员结构以及所处区域的不同,战略规划也是有所不同。制定战略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5、学校战略要体现出校长的信仰、理念,但不是校长个人的愿景。校长在战略的策划、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的信仰和理念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只有将校长个人的信仰和理念转化为符合学校发展世纪的教育理念,校长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关于院校研究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刘献君指出,院校研究在战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等,都能发挥作用。当前应该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收集和提供信息。任何科学的决策度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信息则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战略规划所需的信息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两部分。信息可以采取数据化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数据化形式。院校研究者要广泛的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为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提供基础。二是进行专题研究。即对战略规划中的学校定位、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战略阶段、重大战略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为制定战略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影响校长,甚至可以是引导校长。我国大学校长一般都是来自教学、科研岗位,教学科研经验丰富。但对校长这一管理职位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院校研究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门训练,对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比较了解,同时作为研究者,其立场也比较客观。这些都使得院校研究者有可能去影响甚至去引导校长。
为开好本次会议,也为了更深入地推进中国院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本次会议上推出了一批院校研究的成果。该院部分研究者主导或参与了几十所高校的“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对战略规划地制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力量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相关的著作。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中国创新型高校研究”,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