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云端举办

来源: 时间:2022-12-28 点击量:

12月24日,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之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在云端开讲。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惠琴研究员、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以及来自国内16所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专家汇聚云端,为全国各地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学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艾敏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廷柱院长、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慧琴研究员分别致辞。陈廷柱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参加会议专家学者、教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并指出教育科学研究院具有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传统,强调学院从实践应用的视角,持续关注国家和学校需求,为发展和繁荣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作出贡献。刘惠琴研究员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2022年出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更加凸显了专业学位的重要地位。她指出,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者,需要深入教育看教育,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跳出教育看教育,关注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后她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接着,研究生院朱锦涛院长主持了华中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的成立仪式。研究所由研究生院与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合作恢复设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优势和研究生院的资源优势,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水平,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实践创新提供服务。随后会议播放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的介绍视频。

本次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四个专题报告环节,共计17场高水平学术报告。腾讯会议室及中国知网直播间参会共近2000人次。

在主旨报告中,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从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逻辑出发,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深入讨论了专业学位如何走出囚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永红老师从第四代工业革命新要求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并提出了广义科教融合的实现路径,为高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参考和理论指导。主旨报告环节由陈廷柱教授主持。

在“多元主体的研究生培养”专题报告中,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教授就地方高校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以广州大学院士工作室培养作为案例,介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易仕岚副处长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教育生态系统营造,以及如何培养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专题报告一环节由刘惠琴研究员主持。

专题报告二的主题是“理工农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共有三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北京理工大学王顶明教授就其重大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初步发现开展论述,提出了如何加快培养理工农医专业人才的思考;南京农业大学罗英姿教授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了农业硕士的满意度情况,在质量文化视角下提出了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若干思考;最后,中国药科大学刘燕莉副研究员深入探讨了美国和日本的药学专业学位的专业认证情况,为我国专业学位开展认证提供了借鉴。本专题由骆四铭副主编主持。

专题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要素”论坛聚集了五位专家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李爱彬教授就专业学位如何开展增值评价,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关注进步和过程,如何做到“以学为本,以用为基”提出了前沿的看法;天津大学高耀副教授关注专业硕士的焦虑问题,从程度、来源和差异等维度通过大规模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引导我们认识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华中科技大学刘亚敏教授就专业学位的学术导师如何转型发展,尤其是导师如何具备一种意识差异化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清华大学王传毅副教授探究分析了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如何赋能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不同类型实习对于不同学科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如何开展实习实践提供了启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郑世良副研究员从四个维度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成果,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专题由彭湃副教授主持。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反思”专题报告中,北京大学沈文钦副教授基于美国和其他国家学位发展情况,对我国专业-学术学位的二分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研究型学位和非研究型学位的学位划分新构想:武汉理工大学梁传杰研究员从他的重大研究课题出发,对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改革的举措和目标;华南理工大学焦磊研究员提出了产教融合育人的困境,并且重点提出了如何激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作为破解困境的策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马近远研究员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红鸟硕士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组织架构等方面剖析了创新教育项目的典型做法;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彭湃副教授从科教统筹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治理的新构想。本专题由刘亚敏教授主持。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彭湃副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认为本次论坛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其次是观察视角全、研究思路新;最后是研究注重学理性、强调再反思。在论坛最后,彭湃老师代表主办方向参与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教师学生致以谢意,并宣布论坛圆满闭幕。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