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亦庄亦谐的“批判性思维”探讨——教科院青年教师学术午餐会第三次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 时间:2022-11-11 点击量:

11月11日中午12:00-13:10,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三次青年教师学术午餐会活动。本次活动报名并实际参与分享的老师有19位,按报名接龙顺序依次是李伟、郭卉、余保华、彭湃、周艳、张妍、吴慧芬、许心蕊、覃琳、管辉、王小青、洪敏、贾永堂、陈建文、张俊超、任学柱、朱新卓等老师,学院党委王小月与副书记马志凤参与对批判性思维的讨论。整场活动对话讨论充分平等、热烈又思想深刻,氛围温馨融洽,老师们的交流风趣横生。

“学术午餐会”系列活动为我院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高水平、专业化、多学科交流的学术性平台,让各位教师能够进行心得讨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为李伟老师,教科院党委委员郭卉老师负责青年教师学术午餐会的整体策划,李伟老师全程协助郭卉老师具体策划与实施。

本次活动,郭卉老师和李伟老师邀请到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建文教授主讲和交流,陈老师非常支持学术午餐会活动。活动伊始,陈教授便“就地取材”,用一个G20峰会的小问题请各位老师谈谈看法,以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开头,别开生面的开启了本次午餐会。陈老师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解释人们在心理上为什么容易成为“认知吝啬鬼”——一般更喜欢归因而不太喜欢求真论证,从假设的论证到假设的验证等方面进行了很有启发性的分享。

接下来,各位老师也纷纷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陈老师及参与者进行了自由的学术讨论,生成了许多有意思的思考:批判性思维如何帮助导师指导学生?如何挖掘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批判性思维资源?“批判性思维”的翻译问题,“审辨性思维”或者“审慎性思维”?道德领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限度?类似英国的中学分层是否会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一定是平等的主体人格吗?自由表达的机会,是不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重要前提?普罗大众是否需要批判性思维?中外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哪几个维度有差异?为什么经过大学教育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而降低了(或者这个研究结果本身是否科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批判性思维?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其实效是重在批思的工具、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批判性思维意识、倾向或人格的唤醒和影响?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特定文化默认的传统、道德的传承与批判性质疑之间的合理张力在哪里?单位领导也欢迎批判性思维吗?研究生学生事务应对中,批判性思维重要吗?……参与者们的问题接连不断,陈老师也纷纷给予回应。老师们之间的讨论热烈精彩,开阔视野,笑声朗朗。

作为学术午餐会制度的重要发起人和支持者的学院王小月书记全程现场参与,倾听老师们讨论并也参与到热烈的对话讨论,提出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视,认为批判性的思维能够促进人的沟通理性,大家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希望教科院能够扛起华中科技大学批判性思维的大旗。

活动最后,在轻松欢快的“每人一句话”的总结分享环节中,王小月书记和王小青老师邀请各位老师参加全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会议,共同将批判性思维运用进课堂与研究。

本次“学术午餐会”氛围轻松活跃,老师们觉得午餐会吃得好,讨论得好,收获得好,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学术午餐会的到来!



撰稿:陈若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