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上午9点,我校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召开2022年度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科研研讨会。此次会议聚集了来自教育科学研究院、哲学学院、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药学院、外国语学院、机械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梨园医院和体育学院等单位的近30位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以及多名硕博生。与会代表对批思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及其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汇报与交流。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包括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批判性思维分指委(筹)秘书长刘玉教授,批思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华中大客座教授董毓博士,教科院党委书记王小月书记,教科院院长陈廷柱教授、汕头大学专家孙金峰博士等。
上午的会议由教科院党委书记王小月老师主持,她对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的欢迎和感谢。会议伊始,全场师生为刚刚仙逝的杨叔子院士默哀1分钟。

(教科院王小月书记主持讲话)
随后,刘玉教授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进行嘉宾讲话,她与大家一同观看了2016年、2011年杨叔子院士的视频致辞。视频中,杨院士指出:“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培养领军人才的必要手段,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洋洋乎志在高山,荡荡乎志在流水。”刘玉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与会教师可以如杨院士所言地“寻觅知音”,带着批判性思维来感受与学习。

(刘玉教授讲话)
接着,董毓教授作大会报告《大学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和方法》。他指出,在批思课程中,要遵循三大教学原则,即教以思维图为主轴的系统方法;落实批判性阅读、写作和研究性学习;小班研讨为主、讲究实效,从而培养学生开放理性、探究实证的批判性思维。

(董毓教授专家报告)
之后,孙金峰博士对汕头大学整合思维课程的10年发展历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困境进行了介绍,并对汕头大学的特色课程——批判性思维论文写作和谬误剖析进行了教学实例展示。

(孙金峰博士经验分享)
在批思中心副主任、教学组长陈建文教授的主持下,下午的会议如期开始。首先,刘玉教授作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的动员报告,她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了批思中心建设的历程,在充分肯定批思中心在开设公选课、出版书籍、设立科研基金等方面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如师资短缺、公选课转必修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学心得汇报环节由来自教科院的王小青博士主持,吴曈勃副教授、陈尚宾副教授、陈刚教授、陈建文教授、张妍教授、任学柱教授、张青根副教授、王小青博士、张若愚博士、周文慧老师和李文浩副教授等11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了批思教师的实际教学经历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老师们也对批思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需求与期待。

吴曈勃副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陈尚宾副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陈刚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陈建文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张妍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任学柱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张青根副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王小青博士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张若愚博士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周文慧老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李文浩副教授进行教学心得汇报
随后,会议进入了自由讨论环节,张俐副教授、彭啟敏老师、杜俊峰主治医师、郭闰达博士、张瑛副教授、彭雷副教授、都建颖副教授和刘文琪教授等与会老师们在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也谈及了对于我校批思教师首次齐聚一堂的感想、自己与批思教育教学的缘分等。

(自由讨论发言)
最后,陈廷柱教授提出了“四个一”即“一家人的心态”、“一体化的统筹”、“一视同仁的支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与展望。他希望批思中心不忘使命,在为我校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真正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推动中国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研究与实践稳步前进。

(陈廷柱院长会议总结)
此前,根据批思中心领导的安排,中心副主任、教学组长陈建文教授于12日晚召集六位教学团队代表举办教学闭门会议,“只提问题和解决方案”,汕头大学专家参会交流。据悉,我校批思中心在校友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合力之下于2017年正式成立,于2020年正式开始面向全校推动教学工作,此次研讨会希望通过专家报告、批思教师“华山论剑”式的互动交流,促进一线教师的批思教学与实践精进,真正地为我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会议合照
供稿:武沛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