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EER“耕塾讲坛”第2期顺利举行

来源: 时间:2021-11-22 点击量:

20211118日下午2:00,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和长江经济带地区新工科教育研究基地联合推出的EER“耕塾讲坛”第2期学术报告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报告的主题为 “‘未来工程师’视野下的工程教育创新:对中美工程教育政策话语的比较分析”,主讲嘉宾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唐潇风副教授。唐老师获美国仁斯利尔理工学院科学与技术研究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教育系实践助理教授、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工程伦理分会主席。报告由我院工程教育研究所所长郭卉教授主持,上海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迪教授、我院蔺亚琼老师、许心蕊老师,以及近百名师生参与了此次线上报告。


 报告伊始,唐老师通过回顾自己在博士、博士后阶段的工程教育研究经历和工程实践经历引出了本场报告的主题。据唐老师介绍,之所以选择美国近期的一个工程教育的政策文本和中国“新工科”来做政策对比分析,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工程院2004年发布的报告《工程师2020》的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受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所体现出的对全球化的疑虑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政策文本对比分析考察美中工程教育共同体对“未来工程师”的愿景,促进深入思考和理解中美工程教育竞争是“位次”之争还是“道路”之争。

随后,唐老师从“对本国和全工程教育的现状的判断”“对未来工程师知识和能力的展望”“面向未来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措施”三个方面介绍了团队在比较中国2017“新工科”相关政策和美国工程院2018年报告《理解工程师的教育和职业路径》(以下简称“美国报告”)之后的发现:

首先,关于中美两国的工程教育政策制定者对本国和全球工程教育的现状的判断和政策报告的动机。不同于2004年报告中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感和不安,美国工程院2018年的报告认为美国的工程教育总体上来讲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趋势。该报告引用了一系列的数据来表明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当中整体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性是优于其他专业的,工程教育一定意义上是为更多元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所以美国政策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怎么保持住积极趋势并纠正过分夸大的危机中国的“新工科”政策对现状的判断和政策动机主要有三点:一是借助“新工科”改革来帮助工程教育更好地应对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和新兴技术带来的范式冲击;二是响应和支持一系列国家战略;三是推动工程教育系统升级。

其次,在对未来工程师知识和能力的展望方面,唐老师介绍了双方高度相似的特征在于,工程实践的形态、雇主的需求、工程专业共同体自身的需求这三个结构性因素影响了未来工程师能力要求。美国报告对未来工程教育的角色的表述相对比较的简洁,主要强调了工程教育应该要持续的帮助美国应对全球工程领域的人才竞争,同时强调服务国家未来需求。“新工科”政策里对工程教育的要求则更为具体,包括要求工程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推动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通过机构转型和创新来促进科技创新;预测和塑造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从“跟随”“引领”的转变。

最后在面向未来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方面,美国报告的建议包括:增强工程教育的学生生源构成以及工程教师人员构成的多元和包容性;在工程教育的各个领域采用循证教学方法;加强校友、雇主和专业协会的合作伙伴关系。“新工科”政策则包括反思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模、加速学科升级发展、强调多方协同育人、打造“创造-创新-创业”系统、探索库学科工程培养几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唐老师进一步总结了两国工程教育政策的异同。相似之处在于对全球宏观环境的评估都强调了科技突破、新经济形态和新兴产业,都强调超越教育机构的系统视角,都强调兼顾多方利益需求。而区别之处则体现在政策文化和对工程概念的理解等方面。

整场学术报告反响热烈,同学们就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形式、雇主和业界参与工程教育的方式、工科教师工程伦理教育和培训、文本分析的技术手段等问题发起提问,唐老师一一给予了回应和解答。过程中,许心蕊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美国普渡大学亲身经历的工程教育改革在基层推进的阻力和有效方式。蔺亚琼老师就项目式教学法的推广现状与唐老师交流了意见。报告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积极的互动中圆满结束。

据悉,EER“耕塾讲坛”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长江经济带地区新工科教育研究基地联合推出的一个工程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其愿景是成为EER学术共同体的知识交汇的场所,启发灵感,碰撞思想,交流新知,培育青年。在后疫情时期,EER“耕塾讲坛”将充分利用网络会议的形式举办论坛,服务和影响更多的学者。


(曹媛媛撰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