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态
承前启后,筑梦新生——记2016年研究生交流实践报告会

来源:admin305 时间:2016-09-10 点击量:

9月9日晚,2016年研究生交流实践报告会于705举行。本次交流会由2015级硕士生熊星主持。10名优秀研究生代表为2016级全体新生分享各自的实践交流经验,也为此次新生教育周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报告会最先登场的2015级硕士生李政介绍了自己暑期在重庆科技馆的实习经历。他的报告逻辑清晰、内容丰富。首先,他详细说明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去科技馆以及为什么选择重庆科技馆,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两个词:专业和美景。其次,他讲述了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现状评估、实验项目研发、问卷设计、实习生指导、科协项目等五个方面,虽然忙碌,却很充实。最后,他重点分享了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四点心得体会:第一,从学校研究生到公司实习生的需适应身份转变;第二,做事的态度要认真;第三,做事要三思,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因素;第四,爱在教科,教科院这个有爱的大集体如同家一般,让他产生依恋。

紧接着,2015级硕士生罗靳雯向大家分享了他在哈佛做科研的精彩故事。首先,他简单介绍了自己如何获得去哈佛的机会——“运气+勇气,你也可以的!”他建议同学们要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和诸如CGP等含金量较高的比赛项目,因为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其次,他着重讲述了自己在哈佛做科研的具体工作:清理中国730个县志数据中的教育数据、制作包括6823个变量的7656张excel表格、对变量进行重新定义和命名、合成research-ready的面板数据等,看到这些具体数字背后所代表的繁重的工作量,同学们不禁为之赞叹。最后,他总结了自己对哈佛的三点感受:哈佛的小和大——校园面积小,但知识密度大;哈佛的慢和快——科研严谨细致,讲究“慢工出细活”,但工作效率高;哈佛的少和多——工作人员有限,但为每个人发挥其潜力给予最广泛的共享资源。这看似矛盾的哈佛,其实有许多值得华科和教科院虚心借鉴的可贵之处。

随后,三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三所大学访学和做志愿者的见闻和感触。她们分别是2015级级硕士生李驰洋——台湾教育大学、2014级硕士生刘瑶——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2013级硕士生张牧——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她们主要从如何申请、培训、工作和学习经历、风景、文化等方面展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触。李驰洋认为,台湾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大陆有很大差异,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大家要慎重考虑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刘瑶谈到最多的就是新西兰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公平的理念,包括该国的教育形式多样、财政拨款按家长经济背景实施不同政策、为特殊人群制定特殊教育等,她说,新西兰的教育环境,与世隔绝而沁人心脾;张牧说美国孔子学院更侧重于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性,鼓励大家多参与这些出国交流项目,增加阅历,走出自己的精彩。

然后,2015级硕士生胡佳佳、熊星和吴佩以及2014级硕士生关一枝分别作为小组代表交流了暑期他们在地方上挂职实习和做志愿者的经历与感想。胡佳佳于2015年7月赴广西上思县华兰镇进行社会实践,她简单介绍了项目的活动亮点:乡镇干部导师制、驻村工作制、荣誉表彰制等;接着她分享了活动流程及整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即开展入村调查、项目调研、确立调研项目、提交调研报告等;最后她总结了两点:一是基层工作要比想象中繁琐和忙碌,二是该地思想保守、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会形成恶性循环。熊星暑期在黄冈教育局人事科和关工委实习,他的报告主题是“爱与归属——做更好的自己”。他首先讲述了对黄冈的印象以及艰苦的实习条件,接着他介绍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写材料和整理材料,他说,在实习时,他时刻想着两个问题——“我是谁”“我代表着谁”,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让他做事更认真、态度更端正,他说,“当你爱一个集体时,你会找到爱与归属感,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吴佩利用暑假参加了“彩虹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和志愿者活动”,她谈的最多的是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她说,“小孩其实是不懂感情的,但是却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赖,留守儿童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很简单,就是父母的陪伴”。因此她认为,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正如南方周末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所说“没有哪个孩子应该如此无助地长大”。

关一枝同学暑期选择在鄂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文明科挂职,这个期间鄂州恰逢大洪水,所以她的工作分为“两个战场”——办公室和防汛一线,她谈到自己的实习感悟主要有三点:一是公文,以前以为刻板的“八股文”式公文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它对文章定位、结构体例和语言表达等都有很高的能力要求;二是办会,并不是“文山会海”,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深刻的讨论,需要组织方和参与方地认真准备”;三是报纸,公务员并不都是“一杯清茶、一张报纸”的庸碌无为,报纸并不是消遣,而是关注时事、民生的有效载体。

2015级硕士生董毅作为全场第6个发言的报告人,他幽默风趣的报告引起了报告会下半场的小高潮。他的报告主题是“非典型性科普研究生的研究跑偏之路”,他讲述自己是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然后从事传媒行业,现是教育管理硕士生,但却对科普专业兴趣浓厚,一直都在“跑偏”。随后他解释了转攻科普的原因——一是导师研究方向是科普专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二是科普领域研究的价值空间巨大;三是现代社会需要新媒体运用与科普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最后,他分享了三点实用的干货——一是“混搭”,交叉学习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二是要学会举一反三,在成功案例上进行思想和操作上的创新;三是关注互联网和科普的互动,主动了解市场发展的需求。

最后,辅导员肖瑞对此次报告会作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研究生代表的精彩演讲。她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是传承、是成长也是交流平台,研究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和社会实践,每个人上台作报告分享交流是必修课。(刘小雪)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