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态
2016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专访三:“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胡仲勋

来源:admin305 时间:2016-11-25 点击量: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这句出自《颜氏家训·文章》的劝学名言是胡仲勋拿来自勉的铭句,他以此提醒自己:一要踏实,二要勤奋。学问忌投机、研究忌浮躁,他在取得课程成绩加权专业第一的情况下仍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并发表了4篇CSSCI源刊论文,参加包括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课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近10场次。

这些在胡仲勋口中实在无足挂齿,但确是其孜孜不倦的最好注脚。沈红教授在给他的国奖寄语中这样写到“胡仲勋同学一贯积极向上,喜欢阅读经典,善于思考问题,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强,且学术研究沉稳,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新锐学者。望你沉心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中,完成一篇让自己长久满意的学位论文。”

合理定位  自我赋权 沉潜耕耘

胡仲勋坦言自己的的学历背景并不具优势,甚至有点“尴尬”,他也深知在当前中国这个“校历主义”盛行的文凭社会以其学历背景踏足学术领域必定遭遇不少歧视和阻力。因为在他看来“象征性资本在学术场域发挥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场域都更为根深蒂固,这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这个场域中的很多人既受其害又是这种隐形制度的合谋者,这是一个社会区分借助认知过程的两极化逻辑而得以内化的社会学问题,有点复杂”。

不过,胡仲勋从未后悔,也不曾动摇,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场域结构缺乏张力,但也没有完全封锁个人向上流动的空间与途径”。对于这个问题,他还做了个有趣的隐喻:“好的学历出身可以给你一个好‘铺面’,但能否开张、‘生意’如何还要看个人的禀赋与努力程度,反之,若自己没有一个好‘铺面’,你只能比别人更勤奋努力、更懂得扬长避短,当然你进入场域前后面临的困难也肯定会更大”。

“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是自己不忘初心、锲而不舍的结果,虽然当年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同时被两所‘985’工程高校录取,但我还是选择来到华科教科院就读”,胡仲勋的话透出一种坚定,“这种选择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当然博士阶段的学习,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环顾身边,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这对自己而言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要学会合理应对”。

胡仲勋还认为在教科院这种多元化又异质性的同辈群体中如何对自己合理定位并有所选择和坚守十分重要。“一方面任何人都无需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因为如果你和看上去比你更优秀的人来到了同一个地方,那么你或者付出了更多努力或者拥有别人不具备的品质,抑或二者兼有。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在‘人有我无、我有人优’的比较中知耻而后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他看来,“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归根结底是自我教育,即自我赋权、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过程,导师和其他老师给予的指导、帮助和资源只有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并具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有所成长和发展”。所以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善于向自己赋权。

乐生乐业 知行结合 多元发展

对于很多同学将学习和生活割裂对立的观点和做法,胡仲勋不以为然。他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本是一体,不应也无须裂为两橛,研究生的‘研究’即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下的学习不应该仅被视作为日后谋职就业和所谓的更好生活做准备,研究生生涯本身就是我们每个人人生旅程中熠熠生辉的一个章节。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学习、研究为主,所以要沉浸其中、乐在其内”。

学术之外,胡仲勋曾担任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副书记,多次组织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博士生学术沙龙,在服务同学中实现了自我提升。除此之外,他兴趣广泛、酷爱运动,羽毛球、游泳、长跑、动感单车都是他非常热爱且具备一定水平的运动项目。他还踊跃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类文体竞赛并屡次获奖。2015年5月,胡仲勋代表教科院参加校研究生运动会“2*4*200”混合接力学生乙组比赛,荣获第二名;2015年5月参加教科院首届“摄影、绘画、书法”展,硬笔书法作品获得二等奖。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研究生杯和博士生杯羽毛球赛以及学院迎新晚会等活动。这些经历在他看来既使其博士生涯更加多彩也符合他颇为服膺的多元发展理念。

临近采访结束时,胡仲勋意味深长地说“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很经典:‘你生活于何样的世界,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与其怏怏不乐,不如热情拥抱,人生、求学无出其外”。

关于学习和生活,胡仲勋吐露心语与各位同学共勉:

1.做事求学都要有定力,即不为外界的诱惑、杂音所扰,能够潜沉下去,在喧嚣和浮躁中保守一份内心的沉静和理想主义。

2.要给自己定一些“跳一下才能有触及的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自信,实现自我发展。另外,要善用“一件事情多个目的”的智慧,少做重复无效的工作。

3.有目的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术性阅读和积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既不能视野狭窄也不要漫无边际,合理的做法是有意识地规划和搭建自身知识储备的内在谱系。要能做到在融会贯通中发现理论争议和知识增长的边界,进而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4.注重方法训练,方法之于研究仿如器具之于活计,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有意识地锤炼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的思维。

5.培养一两个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体脑交替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文娱活动应既不拒斥亦不沉溺。(刘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