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世界里,自然、简单最是重要。自然的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然的学术,简单的设想。于自然中享受美好,于简单中感受真实。他的经验都被他归纳为在自然、简单的状态中积累、前行。然而,自然中孕生无限可能,简单中蕴藏不简单。多年来的常规学习、一心一意只为学术等学习状态使其厚积薄发,收获颇丰,成果显著。他就是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5级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熊进。
常规学习
每天早上八点与图书馆的如约而至,是他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在他的定义中,这是一种与任务型学习相对的学习状态,他称作常规学习。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中,逐渐地掌握了不少本学科与跨学科知识。他很享受这种学习状态,并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渐渐地拥有了较为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力与一定的学术领悟能力,也使他能够对诸多临时性科研任务安排应付自如。他谈到,2016年暑假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思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仅自己关心的话题有了很多研究之道而且一些经典的研究议题也可以被赋予新的学术生机与解释空间,顿如“任督二脉”打通之感。虽然如此,他还是自觉读书甚少,偶有“越读越少”的焦虑感与困惑。因此,他认为,只有将“常规学习”进行到底,才能将这种焦虑与困惑缓慢减少,才能积累更多学术知识,才能为更好的科研与更多、更好的论文成果奠定厚实基础。
结缘学术
自入学以来,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绝大部分论文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积极参与境内外学术会议、访学项目等学术活动。在系列论文写作、发表与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他已明确了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所在,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路径、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独特的论文写作技巧等。在发表论文这件事上,他认为发表文章、做好科研是他作为学生的本分。
他从未将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与自己研究能力的大小视为等同。一直以来,他总觉得自己的研究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这些论文发表后,他便开始对自己的研究或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进行整体反思,一方面是以求能寻找出更多的理论生发点与更大的理论拓展空间,从而为下一步研究与论文发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重审自己的研究,从中发现自身研究存在的问题、弥补研究缺陷,希望从整体上能重构自己的研究,不断增强自身研究能力。他讲到,这一切在他做博士论文期间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收获,也渐渐地摸索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学术之路。
与人交流
与同学切磋、交流是他常规学习之外的重要学习途径。经常与同门、同学一道,从课题研究到论文发表、从小论文写作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各自学术状态到对当前整个学术研究状况的讨论、从对各自方向的学术话题到宏观层面的政策,如切如磋,甚感学术交流之乐趣。据他说,他们私下有一个由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在文化人类学这门课程中结缘、在两年多的时光里结伴同行。七个人,无需刻意安排、简简单单,一时兴起叫在一起边吃边喝、边喝边聊,既互相学习,也互相激励。所以,在他和他团体成员眼中,读博不只是做研究、发文章,有时读的也是一种情怀
简单生活
喜欢常规的学习状态,也喜欢常规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入睡可能会是很多同学回不去的作息状态,而他却一直都是如此。他认为,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状态本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提到,宿管阿姨曾对他说:“你是我们两栋宿舍最早出门的。”有同学也对他说:“你过的是一种老干部生活”。他觉得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是一种与良好学习状态相辅相成的状态,他也享受这种状态。
学术续缘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他非常笃定的是一定会续写与学术间的缘分。他的初步设想是自己以后会选择做专职科研人员或者去高校任教。他并没有奢望能有一个好的平台、也没有太多事业上的雄心壮志,只希望自己能保持一颗学术的心继续做也期待做好心中所坚持、感兴趣的那份学术,将学术进行到底,感受学术的那份美好。
最后熊进师兄也给大家送上寄语:形成一个常规的学习状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不只做任务型的学习者;论文发表顺其自然,积累足够论文自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