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蔺亚琼

来源: 时间:2017-05-18 点击量:

姓名:蔺亚琼

职称: 副教授

电子邮箱:linyaqiong123@126.com

蔺亚琼,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2014)、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2006),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2013)。主要在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学科视野下,运用质性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与学术职业四个领域进行研究。近期关注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聚焦于开展“高新技术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教育扩张背景下硕士生的学业投入与职业准备”两个议题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持并参与10余项省部级课题。在《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5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4年)等学术荣誉。


研究课题

1.202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核心成员。

2.2021-“学科视角下博士生高水平发表与培养质量提升研究”(2021WKYXQN032),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3.2020-“数字-智能时代工科大学生多向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2020-JY-003), 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核心成员。

4.2019-“新时代前沿科技人才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体系建设”,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核心成员。

5.2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项目的数据分析——以‘申请项目优秀成果’的项目为核心”(2018WKGXSK004),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6.2018-“知识社会背景下的学术职业调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核心成员。

7.2016-“学术精英及其获奖论著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管理数据库中社科奖励数据的深度分析”(2016GX0040),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8.2016-“学术精英的塑造 ——对英才项目运作机制与效果的分析”(2016AC0040),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9.2015-“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知识制度化的理论研究”(15YJC880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主持人。

10.2014-“知识划界与学科身份 ——对知识制度化的多个案研究”(2014QNRC039),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


获奖及专利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5年)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4年)


主要论文

1.蔺亚琼,陈雨沁.高等教育学何以实现理论品质和实践旨趣的双重提升——基于理论积累路径与实践介入方式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22(3):62-75.

2.蔺亚琼,刘雨心,谭晓晖,覃嘉玲.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特征、趋势与反思——对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描述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6):163-169.

3.蔺亚琼,李紫玲.知识生产视角下博士生科研训练的两种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21(02):84-90.

4.Lin Yaqiong. 2019. Boundary-Work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oundary Strategies to Institutionalize Guoxue as a Discipline and Its Failure,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52:3-4, 274-296. DOI: 10.1080/10611932.2019.1667704

5.蔺亚琼、覃嘉玲.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02-10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G4《高等教育》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6.蔺亚琼.人才项目与当代中国学术精英的塑造[J].高等教育研究,2018(11):1-12.(《新华文摘》2019年第9期篇目辑览,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11期,总第71期:714-729.详见网址
http://www.xinhuawz.com/knReader/Default.aspx?type=2&issue=11&year=2019&page=720)

7.沈文钦、毛丹、蔺亚琼.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33-42.

8.蔺亚琼,李紫玲.专门职业教育美国模式的形成:基于医学教育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7(12):96-103.

9.蔺亚琼. 知识边界与学科建构: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分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4):167-183.

10.蔺亚琼.多个案比较法及其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39-5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蔺亚琼.场域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语言学”的个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37-46.

12.蔺亚琼.重识学科与跨学科:来自知识社会学的启示[A].中国教育管理与评论(第9卷)[C].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0-122.

13.蔺亚琼.燕京学堂与大学治理[A].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C].2015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53-163.

14.蔺亚琼.全球化与商业精英的塑造:对一所商学院本科教育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1):49-55.

15.蔺亚琼. 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66-79.

16.蔺亚琼. 学术规范的互文性研究——以“引文与注释规范”为分析对象[J].高校教育管理,2010(5):13-18.

17.蔺亚琼,郝庆.新中国前三十年教育中的全民榜样与社会整合——以“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个案[A].陈向明. 质性研究:评论与反思(第贰卷)[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53-176.


学术会议与讲座 

1.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化与联结——兼论高等教育学的双重困境.海口: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会——青年学者论坛,2022-01-02.

2.地位竞争与质量提升:美国精英工程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兴起与演变. 绍兴:2021年绍兴元培峰会:东亚文明与通识教育的视野,2021-07-17.

3.信息技术领域大学生的实习劳动与工程师的培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0-12-04.

4.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聚焦于欧林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分析.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学术讲座,2020-11-05.

5.团队中求发展:工科青年教师的学术工作与发展策略. 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当代大学教师的现实境遇:历史透视与制度分析”,2019-12-31.    

6.质性资料分析的思维工具与论文写作.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9-06-27.    

7.沈红、郭卉、蔺亚琼.大学分层视角下的教学科研连接体——基于APIKS调查的证据.日本广岛:知识社会中学术职业的教学与科研:来自APIKS调查的证据”, 2019-03-04.

8.博士生科研发表的行动与观念——一个初步的分析.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8-11-18.    

9.质性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数据分析——兼论几个常见的误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8-11-17.


著作教材

1.蔺亚琼.知识制度化:以学科身份建构为中心的多个案研究[M].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

2.[澳]大卫·鲍德、艾莉森·李.博士生教育的变迁[C].蔺亚琼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研究生情况

1.刘雨心. 美国精英工程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兴起与演变:基于课程方案的历史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22.

2.曾 敏.为工作而努力——一项对研究型大学硕士生职业准备的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

3.杜思媛.资本理论视角下信息技术领域学生的实习收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

4.金 娟. 美国欧林工学院课程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

5.覃嘉玲. 教育权威与学习投入:一项对文科硕士生的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

6.张丽娜. 研究生科研素养与能力的形成——基于高水平论文独立产出过程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20.

7.房梦雅. 为学术职业做准备:关于博士生论文发表的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8.俸瑞萍. 他们何以取得优秀的科研成绩:一项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朱香玉. 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的学术发表研究——基于国内四所精英商学院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0.李紫玲. 知识生产视角下博士生科研训练的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上一篇:李伟(李牧川)
下一篇:彭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