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蔺亚琼
职称: 副教授
电子邮箱:linyaqiong123@126.com
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2006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2013年)。2014年9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运用质性法、案例法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进行研究。近期关注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聚焦于“高新技术领域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教育扩张背景下硕士生的学业投入与职业准备”“大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改革”三个议题的研究。
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持或参与10余项课题。在《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实践带队教师等荣誉。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等职务,并为《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Higher Educa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科研项目
【主持(部分)】
1. 2024-“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体系改革的全球趋势与本土探索研究”(BIA240153),国家社科基金2024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
2. 2015-“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知识制度化的理论研究”(15YJC880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3. 2024-“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2024WKYXQN030),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4. 2021-“学科视角下博士生高水平发表与培养质量提升研究”(2021WKYXQN032),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5. 2016-“学术精英的塑造:对英才项目运作机制与效果的分析”(2016AC0040),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核心参与(部分)】
1. 2024-“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2024-DFZD-15),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2. 2022-“在数字空间重构机械工程教育”(2022-XY-04),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
3. 202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1-XY-47),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4. 2020-“面向数字-智能时代工科大学生多向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2020-XY-37), 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5. 2019-“新时代前沿科技人才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体系建设”,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核心成员。
获奖及专利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5年)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4年)
学术发表
【著作&译著】
1. 蔺亚琼.知识制度化:以学科身份建构为中心的多个案研究[M].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
2. [澳]大卫·鲍德,艾莉森·李.博士生教育的变迁[C].蔺亚琼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论文】
1. 余东升,李晔馨,蔺亚琼.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定位、目标和路径——兼论工程教育研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5):181-188.
2. 蔺亚琼. 知识视角下优势工程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J]. 大学与学科, 2024, 5 (01): 8-1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G4《高等教育》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 谢心怡,蔺亚琼. 溯因分析:扎根理论的方法论拓展[J].高等教育研究,2023(12):68-78.
4. 蔺亚琼,刘雨心.工程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兴起与演变——基于精英工程院校课程体系的历史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23(4):73-88.
5. 钟志宏,蔺亚琼*,陈雨沁.医学门类下自主设置学科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要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3,36(05):139-144.DOI:10.13723/j.yxysh.2023.05.024.
6. 蔺亚琼,陈雨沁.高等教育学何以实现理论品质和实践旨趣的双重提升——基于理论积累路径与实践介入方式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22(3):62-7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G4《高等教育》202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 彭湃,蔺亚琼,赵仲宇.学科分类与交叉学科设置:德国的现状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0):72-78.
8. 蔺亚琼,刘雨心,谭晓晖,覃嘉玲.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特征、趋势与反思——对近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描述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6):163-169.
9. 蔺亚琼,李紫玲.知识生产视角下博士生科研训练的两种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21(02):84-90.
10. Shen, W., Mao, D., & Lin, Y. (2021). Measuring by Numbers: Bibliometric Evaluation of Faculty’s Research Outputs and Impact on Academic Life in China. In Welch, A., Li, J(Ed.), Measuring Up in Higher Education: How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League Tables are Re-shap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ra (pp. 203-227).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11. 蔺亚琼,覃嘉玲.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02-10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G4《高等教育》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 Lin,Y. (2019). Boundary-Work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oundary Strategies to Institutionalize Guoxue as a Discipline and Its Failure.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52(3-4), 274-296. DOI: 10.1080/10611932.2019.1667704
13. 蔺亚琼.人才项目与当代中国学术精英的塑造[J].高等教育研究,2018(11):1-12.(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11期:714-729。网址:http://www.xinhuawz.com/knReader/Default.aspx?type=2&issue=11&year=2019&page=720,该论文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4. 沈文钦,毛丹,蔺亚琼.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33-42.
15. 蔺亚琼,李紫玲.专门职业教育美国模式的形成:基于医学教育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7(12):96-103.
16. 蔺亚琼. 知识边界与学科建构: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分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4):167-183.
17. 蔺亚琼.多个案比较法及其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39-5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8. 蔺亚琼.场域视角下的学科建构:对“中国语言学”的个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37-46.
19. 蔺亚琼.重识学科与跨学科:来自知识社会学的启示[A].中国教育管理与评论(第9卷)[C].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0-122.
20. 蔺亚琼.燕京学堂与大学治理[A].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C].2015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53-163.
21. 蔺亚琼.全球化与商业精英的塑造:对一所商学院本科教育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1):49-55.
22. 蔺亚琼. 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66-79.
23. 蔺亚琼. 学术规范的互文性研究——以“引文与注释规范”为分析对象[J].高校教育管理,2010(5):13-18.
24. 蔺亚琼.教育竞争与课外教育 ——对日本课外补习教育之分析[A]. 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未名亚太论丛(第六辑) [C].香港: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3: 64-71.
25. 沈文钦,赵世奎,蔺亚琼.美国博士生流失率与淘汰制度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82-89.
26. 蔺亚琼,郝庆.新中国前三十年教育中的全民榜样与社会整合——以“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个案[A].陈向明. 质性研究:评论与反思(第贰卷)[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53-176.
【会议报告&学术讲座】
1. 蔺亚琼.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其反思.上海:同济大学高等讲堂,讲座,2024-11-04。
2. 蔺亚琼.在学界与产业之间:MIT创新型博士生培养的案例研究.上海: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主题研究分论坛——博士生教育的实证研究:定量与质性取向.2024-11-03.
3. 蔺亚琼.工程本体论视野下的项目式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模式研讨会,2024-10-21.
4. 蔺亚琼.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变革:一项基于美国精英院校的比较研究. 南京: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024-06-08。
5. 蔺亚琼.通识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一项基于全球工程院校的比较研究.深圳: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通识教育研讨会,2024-03-29.
6. 蔺亚琼.在经验与理论之间:学术研究的理论化与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大连: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暨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圆桌会议,2023-12-16.
7. 蔺亚琼.知识视角下创业型科学的崛起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第四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2023-11-20.
8. 蔺亚琼.通专融合——美国工程教育中通识课程的变迁及其内在张力.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与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专题研讨会,2023-11-18.
9. 蔺亚琼. “去大厂”——信息技术行业硕士生的自我经营与工程师人力资本的形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论坛,2023-10-21.
10. 蔺亚琼.医学教育学术论文的研究设计. 赣州:赣南医学院,2023-08-27.
11. 蔺亚琼.课程体系与工科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基于美国精英高校的案例分析. 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2023-07-11.
12. 蔺亚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化与联结——兼论高等教育学的双重困境.海口: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会——青年学者论坛,2022-01-02.
13. 蔺亚琼.地位竞争与质量提升:美国精英工程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兴起与演变. 绍兴:2021年绍兴元培峰会:东亚文明与通识教育的视野,2021-07-17.
14. 蔺亚琼.信息技术领域大学生的实习劳动与工程师的培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0-12-04.
15. 蔺亚琼.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聚焦于欧林工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分析.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学术讲座,2020-11-05.
16. 蔺亚琼.团队中求发展:工科青年教师的学术工作与发展策略. 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当代大学教师的现实境遇:历史透视与制度分析”,2019-12-31.
17. 蔺亚琼.质性资料分析的思维工具与论文写作.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9-06-27.
18. 沈红、郭卉、蔺亚琼.大学分层视角下的教学科研连接体——基于APIKS调查的证据.日本广岛:知识社会中学术职业的教学与科研:来自APIKS调查的证据”, 2019-03-04.
19. 蔺亚琼.博士生科研发表的行动与观念——一个初步的分析.北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8-11-18.
20. 蔺亚琼.质性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数据分析——兼论几个常见的误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8-11-17.
课程教学
1. 《高等教育社会学》(独立授课,学术硕士生课程)
2. 《学位论文写作》(合作授课,全体硕士生必修课)
3. 《质的研究方法》(合作授课,学术硕士生课程)
4. 《高等教育管理的案例研究》(合作授课,学术硕士生课程)
5. 《学术前沿讲座》(参与授课,教育博士课程)
6.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参与授课,教育博士课程)
7. 《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参与授课,教育博士课程)
研究生情况
在高等教育学、工程教育学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