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专题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庆典暨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20-10-21 点击量:

2020年10月19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明德报告厅喜气洋洋、高朋满座,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庆典暨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庆祝大会现场

出席本次活动的校外嘉宾有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周远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山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朱先奇,中国工程院一局局长王振海,教育部原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中国工程院一局教育处处长范桂梅等;学校老领导有: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教育科学研究院冯向东等;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应邀出席了会议。院友、捐赠方代表有北京北方投资集团董事长、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理事长杨炜长,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刚,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教授王朴,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聪,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陈松等;全国兄弟单位代表、教科院院友代表、学校部分院系和职能部处负责人和教科院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采取了在线直播的方式,在线平台收看达2.36万人次。

庆祝大会由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小月主持。

undefined

王小月书记宣布开幕

1C084

奏唱国歌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俊超致欢迎词,对出席庆典和论坛的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对我校教育学科蓬勃发展的四十来给予鼎力支持的教育部、学校历任领导、兄弟单位同仁们、广大院友们表示感谢,对披荆斩棘的学院前辈们、奋发向上的学院师生共同体的杰出贡献表示感恩。

张俊超副院长致欢迎词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代表学校到会祝贺。他表示,我校教育科学研究院诞生于学校改革学科结构、从工学院转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转型节点上,40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在理工见长大学发展高水平教育学科的新路。他希望,教科院能够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做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谋篇布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他要求,教科院要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做好咨询服务;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巩固优势、明确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要充分发挥我校的工科优势,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切实办好即将揭牌的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要敏锐地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

邵新宇书记致辞

校原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献君教授结合关键事件做了教科院40年回顾报告。他讲述了教科院40年来历经的4个重要阶段——1980年-1985年的艰难起步阶段;1986年-1999年的快速成长阶段;2000年-2010年魄力十足中又不失沉稳的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全面审视自我,努力提高阶段。经过40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教科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是在部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 三是通过形成个人内在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丰富教育基本理论;四是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学校发展提供咨询;五是通过院校研究,服务本校改革、发展。40年来,教科院共培养研究生2829名,其中博士生531名,他们在理论和实践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院友在高校担任校级领导的155人,其中正职93人,副职62人;校友在教育学院、高教所、院校所担任职务者76人,其中正职48人,副职28人。他总结了四条经验、也是未来持续保持的方向:重视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共性生存,特色发展;重视师资力量,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学会借力发展并从实践中成长;始终保持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氛围;学会和实现全院师生、学校领导、广大院友、政府以及兄弟院校的共同创造。最后,刘献君教授认为,40年的建设为教科院教育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建设一流学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刘献君教授作学院40年回顾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廷柱教授以“在交叉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为题,作学院发展展望报告。报告认为:40年来学院的发展每十年一个台阶,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规模与质量,还是位次与影响,就现有的专任教师数量与学科专业布局而言,足以让我们倍感欣慰。但是,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相比,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报告强调:不管外部评估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教育学科的志向,力争在某些领域能够走向或走在世界前沿,整体实力要与学校的文科发展水平与社会声誉相适应。关于学院发展的路径选择,报告指出:一是坚持学术为基,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融通并重之路;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文关怀、贡献导向与制度建设协同并进之路;三是坚持特色引领,走学院与各研究所各有侧重的争先保优之路;四是坚持立足本校,走交叉创新之路。关于学院未来发展的行动计划,报告指出: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过程、规范与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与成果产出;二是在学科发展方面,要加快学科化、国际化与研究成果系列化进程,提升学术品质与影响;三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需要贯通学者、学校、区域与国家四个层级,建设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四是在强化优势特色方面,要以服务本校与合作共建单位为样本,推进院校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五是在交叉创新方面,需要注重资源挖潜、学科交叉与结构优化,努力创新学科发展领域与格局。陈廷柱表示,我们将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大地与学校、学院发展需要,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时代脉搏,尊重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规律,顺势而为,积极作为,让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这块营地变得更加美好!

陈廷柱教授作学院发展展望报告


恰逢庆典当日,教科院捷报频传。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获批成立,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王振海局长,李培根院士、副校长许晓东教授、教科院陈廷柱院长为中心揭牌。李培根院士还特意从自己在学校基金会设立的“耕塾基金”中,划拨100万元用于支持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学生代表唐旭亭向“根叔”献上鲜花,表示感谢和致敬。

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学生代表唐旭亭向“根叔”献花

教科院成立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收到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王朴教授的总值近1000万元设备捐赠,以及50万元现金捐赠。中心主任、教科院心理学所所长陈建文教授代表中心接受捐赠。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

许晓东副校长给捐赠代表颁发捐赠纪念牌


院校研究作为学院发展特色与优势发展方向,得到北京北方投资集团董事长、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理事长杨炜长博士和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刚博士共捐赠100万元现金捐赠,创立院校研究金。教科院院校研究所所长雷洪德教授代表研究所接受捐赠。

雷洪德教授代表院校研究所接受杨炜长博士捐赠

雷洪德教授代表院校研究所接受吴文刚博士捐赠

许晓东副校长给捐赠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同时,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院原副院长沈红教授代表沈红团队和泛深圳院友会共捐赠15万元用于助学金和图书馆建设,陈廷柱院长接受捐赠。

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晓东向所有捐赠代表颁发了捐赠奖牌和证书,并致辞表示感谢,希望教科院以这次捐赠为契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内外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我校校友、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孙聪总经理作为捐赠代表讲话。

许晓东副校长致感谢词

捐赠代表讲话

今年不仅是教科科学研究院40周年华诞,也是《高等教育研究》办刊40周年。杂志副主编曾伟老师宣读了《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办刊40年来评选出的20名优秀作者名单。

曾伟老师宣读杂志办刊40年优秀作者名单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周远清先生在讲话中表示,很高兴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周年院庆,并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认为,华中大教科院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水平很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众多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他特地提到,教科院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理念、理论上在全国起了领军作用,以杨叔子院士为首的多位专家为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献君教授首先倡导“院校研究”并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做出了许多很有成效、很有影响的研究和工作。他希望在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能有一个更大发展、更大提高,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科学研究院能取得更大成绩。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先生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先生也到现场参加了教科院40周年庆典活动。杨叔子院士对教科院4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教科院今后再接再厉创造更大辉煌。他还表示,虽然自己“廉颇老矣”,仍愿意、仍能够“俯首甘为孺子牛”。

杨叔子院士参加庆典活动并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对教科院40周年华诞表示衷心祝贺和美好祝愿。他回顾了教育学科在华中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提到了1978年朱九思对于“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观点,与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倡导的教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的章开沅先生提出的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分别从大学的科研、教学和服务,倡导并引领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很值得回忆和纪念。他认为,教科院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充分发扬了“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办学传统。特别是高等教育学,从创办到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大学成功建设教育学科的样板,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教科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他希望教科院在取得现有重大成绩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担当作为,着力把教科院打造成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重大需求和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再作贡献、再续辉煌。

周洪宇教授致辞

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杜玉波会长对华中大教科院40岁生日表示热烈祝贺。张会长认为,教科院是我国高校开展高等教育学术研究较早的探索者,在理工科大学中高等教育博士生培养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在非师范类院校中率先组建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大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实力雄厚、影响力广泛、竞争力强劲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有一批重量级的学者在学界耳熟能详,多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创立了具有国际影响、中国特色、华中大风格的教育学科发展范式。教科院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创会单位,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与高教学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学术研究和高校办学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教科院能够继续坚持突出应用性、强化服务性,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和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拓展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习科学研究,开辟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学术研究新领域,深化科教融合培养人才,以新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教科院的新风采。最后还当场作了一首七言八句献给教科院。

张大良先生讲话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代表兄弟院校进行了致辞。他回顾了华中大和北大40年的学术发展史和20年的建院史的渊源,两者具有“同庚”的缘分。他认为,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吾师是小世界,真理是大世界,学术工作两个世界缺一不可。华中大教科院在小世界里,名师云集,群贤毕至,师生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在大世界,以敢为先的勇气和毅力,领文风之先,撰写了国内第一本《高等学校管理》,在理工科大学中率先创办文科,开创院校研究新领域,对研究型大学给予长期的研究关注,对大学教育思想的研讨持续34年之久。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大学战略规划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问题导向,提倡文化素质教育。教科院创办的《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两本期刊成为国内学术交流的高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研究轨迹的见证者。人才交流方面,成果颇丰。大世界长存,追求真理永无止境。阎凤桥教授祝愿教科院薪火相传、取得更大成就,北大教育学院愿意与华科教科院及其他兄弟院校同心协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阎凤桥教授致辞

教育研究院毕业院友代表、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教授,教师代表雷洪德教授和学生代表任京在大会上分别进行了发言。院友代表贺祖斌教授回忆了自己在校期间的点滴生活,导师文辅相先生循循善诱、醍醐灌顶,学院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对个人能力提升助益甚大。他认为,母院在办学实力、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成绩斐然、享誉中外,身为院友倍感自豪,母院是一代代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和永远的骄傲。他祝愿母院继往开来、永续辉煌。

贺祖斌教授致辞

雷洪德教授坦言,自己也是教科院毕业,虽已毕业20多年,当年涂又光先生的当头棒喝让他见识了“什么是生命的激情和气度”,朱九思先生的沉迷教学让他见识了“什么是生命的忘情和长度”,导师文辅相先生卧病治学让他见识了“什么是生命的柔情和温度”。他后来也加入教科院的大家庭成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常感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主动探索学术之“困”,作为一名教师以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为理想,认为自己需要体道、敬业、不惑。

雷洪德教授发言

任京同学分享了自己眼中教科院的三种底色,她认为,教科院的底色是忠诚炽热、热情浓烈的赤诚红,是学者对学术的追求和热爱;教科院的底色是圣洁纯粹、高贵优雅的珍珠白,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教科院的底色是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森林绿,是莘莘学子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她觉得,沐浴在教科院“博学笃行、立己达人”的学院文化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教院人的烙印,“学斯长斯,吾爱吾院”。她希望教科院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越来越好。

任京同学发言

庆典结束后,与会代表在梧桐语广场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庆典结束后,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开始,由副院长李太平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教育科学研究院冯向东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应强教授分别以《工程教育当体现人的存在之善》、《思维的批判性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的主题进行了作学术报告,并与大会来宾就教育学科的交叉创新发展的理论维度开展了讨论。

李培根教授作报告

冯向东教授作报告

张应强教授作报告

当天下午,教科院40周年院庆活动的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论坛继续进行,此外,还有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结题与启动会议、《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研讨会和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友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有序进行。

阎光才教授作报告胡劲松教授作报告

沈红教授作报告侯怀银教授作报告

周倩教授作报告别敦荣教授作报告

全景

启动会2王振海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结题与启动会议现场

《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现场

DSCF0137DSCF0173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研讨会现场

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友座谈会现场

(教科院无忌、陈婧、黄林青撰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