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平等和社会凝聚力:一种基于比较的分析》
作者:格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平等和社会凝聚力:一种基于比较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层面,而非个体、小群体及社区层面的社会凝聚力;二是教育如何能够影响以及在什么背景下能够影响这种社会凝聚力。因此,本书所探讨的是广义的社会凝聚力结果,我们不仅从融入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而且从可能与社会凝聚力相关的更广泛的社会属性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荣艳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借助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来培养该能力无疑是最为便捷和高效的渠道之一。本书在剖析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两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回答了究竟哪些类型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其次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观察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最后,在选取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本科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书是该研究领域内容较为丰富、创新程度较高、理论和实用价值较强的一部专著。
3、《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
作者:郑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
STEAM作为整合了科技与人文学科的教育,用以应对因学科之间、学校与世界之间的割裂所造成的学习者无法解决复杂问题、在新硬件时代难以创造出高品质产品的现状,致力培养学习者设计、应用和创新的能力。这本书借助实证调研,揭示出我国正在兴起的STEAM教育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推进STEAM教育的建议。
4、《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
作者: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挑战、可能性以及教师的成功案例,为教师展示了如何利用翻转视频、学生的翻转作业、教师的翻转策略等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如此,还给教师提供了关于翻转课堂的高效策略和操作方法。
5、《中国高等教育公平新进展——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研究报告》
作者:李立国崔盛吴秋翔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篇“政策背景与制度变迁”。这一篇系统性阐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招生政策的梳理与多国政策的比较,诠释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的成因与目的,构建当前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倾斜性招生体系;第二篇“招生政策与实施成效”。本书基于国家专项计划与高校专项计划的行政数据,对实施地域、覆盖对象等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从宏观层面给出专项招生计划实施成效的基本现状,反映其在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中的作用;第三篇“专项计划学生成长与发展”。为更好地评价专项计划的实施成效,本书从微观视角探讨专项计划学生在大学的成长与发展情况,以他们的切身经历与真实变化来呈现专项计划的真正价值与长远作用。
6、《当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第二版)》
作者:陈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梳理最近十余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我国本土化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多年的科研成果、教学经验、社会服务技术与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综合、思辨等创新性智力活动,探索出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当代家庭教育实践的具体策略与方案;同时,书中以正文论述、专栏呈现、案例分析、训练方案详解相结合的方式为载体,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与家庭教育观。
7、《论国家对家庭教育的介入》
作者:叶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论国家对家庭教育的介入》将家庭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培养“儿童公民”。培养儿童公民,就需要国家和家庭一起共同努力,这就引发了国家如何介入家庭教育的问题。本书以家庭教育权的基本权利属性为基点,系统论证了国家介入家庭教育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国家介入家庭教育的司法审查等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家庭教育立法实践,回答了家庭教育立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并起草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建议稿。
8、《可见的学习和学习科学》
作者:[新]约翰·哈蒂(JohnHattie)、[澳]格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课堂内的学习”;“学习基础”,阐释了知识习得的认知建构模块;“认识你自己”,探讨自信和自我认识。另外,这本书含有大量的互动资源,其中包括以导学问题来鼓励批判性思考,以带注释的书目来推荐延伸阅读,以及相关网站和视频链接。该书融合“可见的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学习科学的前沿研究,阐述了学习的主要原则和策略,它解释了学习为什么有时候很难,有时候又很容易。本书广泛地考察了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前沿研究,并以简约和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适合于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所有层次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
9、《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作者:邵朝友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我国“追求公平,提高质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主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对表现标准展开探讨。在我国即将进入“基于素养的教育”的时代,《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学理上厘清了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等重要概念,在操作层面剖析、建构了相关表现标准研制程序与技术,为我国将来研制表现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指导。
10、《西南联大行思录》
作者:张曼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十余年来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西南联大行思录》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11、《美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作者:王晨,张斌贤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美国大学机构发展的典型案例,美国大学校长的治理历史经验,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的办学理念,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群体现象以及美国高等教育中所体现的社会和文化等主题,对美国高等教育在其近四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传统和面临社会变化时所激发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探索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不断进步的历史规律,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12、《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
作者:郑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STEAM作为整合了科技与人文学科的教育,用以应对因学科之间、学校与世界之间的割裂所造成的学习者无法解决复杂问题、在新硬件时代难以创造出高品质产品的现状,致力培养学习者设计、应用和创新的能力。这本书借助实证调研,揭示出我国正在兴起的STEAM教育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推进STEAM教育的建议。
13、《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18)》
作者:王战军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18)》是具有研究性质的、聚焦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年度报告。报告坚持以“年度”和“质量”为核心主题词,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2017 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报告对2017 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述评;对2017 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进行了数据分析;从条件支撑度、社会贡献度和发展契合度三个维度,对中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单项排名;对全国109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63166 名在校研究生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收集了国外媒体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热点问题的评介与关注,呈现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动态。本报告内容翔实,全面、客观、多角度反映了2017 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况,为全面提高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宝贵资料和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客观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第三方视角,为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持续提高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为国际同行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料,是公众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重要来源,也是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
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自问世以来,好评甚多,重版多次。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15、《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作者:[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了1850—1978年间美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