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妮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极其畅销、广具影响力、非常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读物。如何处置我们心中的孤独、迷失、疯狂和热爱?了解自我内心冲突,重建人生自信的心理学。霍妮在本书中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2、《群体性孤独》
作者:雪莉·特克尔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雪莉•特克尔用她可以做祖母的岁月记忆、人生体验,透过对孩子们玩耍、学习、交往的行为观察和分析,透过对电子玩具、机器人、虚拟现实的追问和思考,牢牢抓住“孤独”这一人类掩藏颇深的情感脉络,点中了网络时代人与机器关系中焦灼多变、令人遐想的“命门”。文笔出彩、引人入胜。
3、《为学生赋能:当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会发生什么》
作者:约翰·斯宾塞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提出,要培养出富有激情、能为未来做好准备的终身学习者,你需要转变思维,学会如何为学生赋能。为学生赋能,是教师作为向导,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拥有选择权,即从学什么、设计与创作什么到学习进度、学习成效评估,都由学生掌控。当你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你就赋予了学生强大的力量。他们将变得前所未有的投入,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被调动,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并能成为问题解决者,养成成长型思维,培养极客兴趣,更有创意,他们将成为探索者、系统思考者、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他们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4、《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作者:兰德尔·柯林斯 (Randall Collins)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考察了1850—1978年间美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
5、《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优秀的绵羊》很可能会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永久的印记,原因有三:首先,德雷谢维奇先生在常春藤名校浸泡了24年,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在耶鲁任教10年,所以他知道藤校是怎么一回事;其次,他很会写,很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第三,他几乎颠覆了整个美国中上层阶级的价值观。
6、《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原名《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针对教师,写了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地反应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师实践。这一百条建议,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包含情感,非常利于阅读,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图书。
7、《如何进行批判:孟子的愤怒与苏格拉底的忧伤》
作者:谷振诣(作者), 董毓 (丛书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如何进行批判:孟子的愤怒与苏格拉底的忧伤》反思了我国传统的批判方式和说理方式,通过比较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批判方式,试图将苏格拉底的合作式批判方式融入我们的文化和社会中。批判性思维是改造和优化我们的批判方式和说理方式的一剂良药,它不但能减少批判、说理、反思等思维活动中的缺陷,也能帮助我们改变积习已久的情绪化、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泛道德化、厌恶论证、喜欢捧与骂、无视正义和良知、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等思维恶习。
8、《明辨力从哪里来:批判性思维者的六个习性》
作者:董毓(作者), 谷振诣 (丛书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反思现实中人们的思维习性为主题。作者从社会事件中采集案例,带领读者踏上批判性思维的旅程,去与这个纷扰迷乱的时代中的各种人和思潮相遇、对话,去询问、探求、推敲、掂量和反思,以期培养具有自主、清晰、求真、谨慎、公正、开放等思维习性的批判性思维者。
9、《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作者:[美]莫琳·希凯(Maureen Chiquet)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又充满丰富信息的书。对那些想要在专业上获得成功,同时也尊重自己的独特性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莫琳让我们看到“独特性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通过逐步的深度思考、变成,而不仅仅是做。站在镜子面前再读一遍。你几乎能听到莫琳的声音,她说:“不要仅仅做你的品牌,而是成为你的品牌。”
10、《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作者:【日】和田秀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写作,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现代职人的重要竞争力。除了新媒体运营,项目方案、求职评优、工作汇报,都需要写作技能,写作表达已经上升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基础技能”,甚至“核心技能”。最会写作的金融大叔、百万订阅号操盘者Spenser首创“注意力写作”法则,亲授写作的场景意识、用户思维、预期管理等实操方法论,深度分享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习惯,归纳写出好文章、讲述好故事的通识性原则。让写作帮助你释放个人能量和才华,成就个人品牌,实现身份逆袭,最终获得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11、《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俞敏洪笔耕不辍、每日记录心路历程的随笔集。书中他倡导积极的生活理念:坚持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收获更加丰富的人生;旅行但不单纯游山玩水,而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应多加思考,不能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等等。同时,在书中他还鼓励年轻人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坚信只要从改变自我做起,砥砺前行,总会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12、《故事与估值》
作者:[美]阿斯沃斯·达摩达兰(Aswath Damodara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家从未盈利的公司为何能得到数十亿美元的估值?为什么有些初创企业能够吸引大量投资,而另一些不能?在“估值教父”、金融学教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阿斯沃斯·达摩达兰看来,正是故事的力量推升了企业价值,增加了数字的内涵,说服了那些谨小慎微的投资者去承担风险。在商业中,既有故事讲述者,讲述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有数字处理者,构建着估值模型和计算公式。两者都是成功的关键,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企业才能提升其价值并长盛不衰。达摩达兰研究了优步和阿里巴巴的首秀,以及叙事如何成为其获得不通估值的关键所在。他调查了推特和脸书这两家在IPO中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为什么一个停滞不前,而另一个发展迅速。他还着眼于更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如苹果和亚马逊,以展示公司的历史如何既能丰富也会制约其商业叙事。《故事与估值》揭示了围绕数字编织故事的益处、挑战和陷阱,以及测试故事可行性的有效方法。
13、《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作者:傅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傅莹女士,2013-2017年担任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也曾担任驻英国等国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书中展现的是,她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如何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的内政外交;作为一名外交官,如何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如何客观平和地介绍中国。全书分三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解构2017年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分别从民法典、环保、个人信息保护、反腐败、国防费、妇女儿童保护、中国的国际角色等七方面,再现了作者是如何在发布会上回应各方关切的。第二部分“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条分缕析发布会的准备过程,呈现了一位发言人是怎样“炼”成的。第三部分“新闻发布会之外的故事”,主要谈作者参加一些国际论坛的体会,比如慕尼黑安全会议和瓦尔代俱乐部会议;回顾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伦敦传递等事件以及其间与国外媒体打交道的经历。这本书对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和国际传播,如何与世界相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14、《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
作者:安奈特•布鲁肖 (Annette Breaux)(作者),托德•威特克尔 (Todd Whitaker)(作者),范杰(译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 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隔20天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教学建议涉及以下方面: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和学生相处、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找到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我们将在未来的180天中的每一天与你分享一些简单高效的日常教学策略。
15、《高校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
作者:宋敬敬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高校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共九个章节,各个章节讲述的内容是:首章教学方法相关概念及其内涵辨析;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与教学方法;第三章高校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第四章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第五章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组织形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第六章中西方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比较研究;第七章广西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顶层设计;第八章广西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及实施效果;第九章广西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