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的国学素养》
作者:张振鹏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师的国学素养》就是为了教师感受国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学会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教师第一课》
作者:朱永新, 高万祥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师第一课》是一本教师职业入门、职业修炼和职业提升的案头书,提供解决现实生活里种种问题的“药方”;这更是一块小小的垫脚石,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够通过这本通俗易懂的小书,领略到阅读的芬芳,向更峭拔的教育巅峰进发。
3、《教育魅力》
作者:于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研究现代教师教育魅力。本书分为8章,主要谈呼唤教师魅力,并研究中外文献,探索中外教育名家对教师魅力的修炼。也涉及到家长、家庭教育,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在教师之间的传承。本书希望教师能发扬时代精神,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帮助教师修炼教学魅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有魅力。
4、《教育的奇迹》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奇迹:十八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5、《不跪着教书》
作者:吴非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作者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从教育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应有的追求,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关注。
6、《守望教育》
作者:满建宇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守望教育》一书满建宇博士的教育随笔集。作者身为中学校长,致力于教育、不断追求,反思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断在实践中自我剖析、完善。他对诸多教育的讨论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可以说,人文精神渗透在这本书讨论的许多问题中,人文关怀构成了作者讨论问题的基础。
7、《教学过程最优化》
作者: 巴班斯基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8、《和教师的谈话》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是近20多年来美、日、德等国家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全书分11章,深入浅出地概述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已成为当代苏联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必读书,它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9、《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讲述了: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作者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10、《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作者:朱小蔓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共分十一章,每章力图从问题引发、展开思想漫谈,力图体现一定的尖锐性和挑战性,但又不是以指责、埋怨为快,力求洋溢务实的乐观主义的格调。首先是《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以“人文性”或“教育的人文精神”作为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即始终把教育看作是人的活动,是与整个人生历程紧密相联系的活动。社会变迁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很多,教育本身存在的原本该做好而未做好的问题也很多。
11、《教育走向生本》
作者:郭思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等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 。
12、《适合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王振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王振宇等编著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认为:教育,以孩子为本;教育是农业式的活动;“不做”也是一种教育;落实政府责任,尽陕改变学前教育落后局面;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关键在于培养幼儿健全的性格结构;别让你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正确看待异想天开;不要忽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顽童也需要尊重……
13、《走在孩子的后面》
作者:蔡兴蓉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家教老师的观察笔记,讲述了60多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这一代孩子。作者从家教老师的特殊视角,以卧底精神和文学手法,揭秘新一代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真实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实,读来令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书中还记录了作者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教育尝试,以及许多优秀家长的教育良方,可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诸多启迪。
14、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美] 蔡真妮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主要内容:
书中在介绍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给中美教育的差异,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弥补不足,缩小差距的方法与措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书中的理念和经验能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孩子的家庭需要,尤其适合0-18岁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15、《课程组织》
作者: 林智中,陈健生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近年来,两岸三地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统整课程”、“专题研习 ”、“单元课程”都涉及“课程组织”的研究议题然而专题研究”课程组织 ”的论著很少。本书是一本详细介绍”课程组织”的专著,分十个专题,首先对课程组织的概念、要素进行了学理分析与阐释,使读者对这一研究领域有一个全景的了解:然后分几个专题展开对课程组织的层次与形式、课程涵盖面、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介绍,并对成为当前课改热点的统整课程、专题研习、全语文教学、单元课程等具体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