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讲演录》
作 者: 赵炬明 余东升
出 版 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院校研究书系”之一。这本讲演录中收录的文章是2004年10月11日至1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讲习班中外讲演者关于院校研究的讲演的最终修改稿。
2.《中国院校研究案例》
作 者:周光礼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案例研究为基础,以发展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为目的。本辑重点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中国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战略变革、大学治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服务支持、产学合作等各方面。同时,为了使案例研究的经验获得一种普遍性,我们引入了学理维度和比较维度。本辑集中展示了中国院校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探索,对中国院校研究经验素材的扩充和理论的深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扩大和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3.《大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
作 者:安德鲁·德尔班科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学的使命在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点燃求学者的思想。大学存在的一个伟大目的,不是帮学生为就业作准备,而是点燃他们的思想。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大学要为天赋和努力创造战胜贫困和歧视的机会。高等教育不应成为一种奢侈品,而应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经济必需品。
4.《高等教育理念》
作 者:罗纳德•巴尼特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四个关键概念入手,深入、透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回归自由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建议。本书认为,要重建和实施自由高等教育理念,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理念蕴含着保证思想自由的解放思想,但这种解放思想的认识论和社会学基础均受到了削弱,只有通过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开放性学习、学科交叉、在课程领域融入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才能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理念,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解放承诺。本书把社会理论、科学哲学、批评理论、教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熔于一炉,提供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路径。作者罗纳德·巴尼特,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5.《自卑与超越》
作 者: 阿弗雷德•阿德勒 著,李青霞 译
出 版 社:沈阳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最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著作,其作者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拥有相当高的低位。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这不仅是因为其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际作用与直接影响,还因为其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已成完整的体系,如心理学家墨菲所说:“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相信阅读本书,您一定会对阿德勒及其心理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6.《梦的解析》
作 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孙名之 等译
出 版 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令人兴奋的观察和大量与我们主题有关的饶有兴趣的材料。《梦的解析》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7.《且借纸遁:读书日记选》
作 者:葛兆光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在读书时一直注重用纸笔做文摘、札记和提要,并记录心得。本书是他在1994年到2011年间泛览“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敏锐地从其他学术领域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作者自谦要借此到专业之外透一口气,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他的读书生活。
8.《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作 者:斯科特·扬 程冕 (译者)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9.《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作者), 李继宏 (译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小说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0.《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的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作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作者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作者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作者只想表现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作者不敢用,作者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作者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作者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作者便已觉得心意满足。作者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