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贾永堂:中国式高等教育过剩危机的成因——来自钢铁业的启示

来源:admin305 时间:2014-10-26 点击量:

10月23日下午,第158期喻园教育讲坛在教科院705室举行。我院贾永堂教授作题为“中国式高等教育过剩危机的成因——来自钢铁业的启示”的学术报告

贾永堂首先介绍了本次报告的题目由来。自1949年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展很快,取得不少成果,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钢铁业,昔日的朝阳行业沦为今日的夕阳行业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贾永堂从钢铁业的发展联想到中国的高等教育,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面临许多问题。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钢铁业的发展到底有无相似之处呢?贾永堂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积极主动地收集了很多材料,并形成题中国式高等教育过剩危机的成因——来自钢铁业的启示的报告

贾永堂围绕主题主要提出了四大观点。首先,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与危机: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难;高等学校缺乏活力;学校生存与发展转型困境;高等教育整体升级难题等等,其本质是产能过剩。过剩是指生产能力总和大于消费能力总和。高等教育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招生与就业难。目前,高校的数量在增加,可是有些高校却招不到学生,曾经的“卖方市场时代”逐渐演变成了“买方市场时代”。这样的过剩使得高等教育出现了系统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评价每况愈下

其次,钢铁业沦为产能过剩行业的过程值得高等教育界反思钢铁业曾是工业的脊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996年钢铁业开始出现过剩危机,从这时开始,政府加大了对钢铁业的宏观调控直至今日,尽管政府的调控政策在不断改变但是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加剧从政府完全主导钢铁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训:政府取代市场将导致市场失灵,最终导致政府失灵和组织(企业)失灵。这一过程很是值得高等教育界去思考在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的是何种角色?

第三,我国政府治理高等教育过剩问题的基本思路存在着重大偏差我国政府治理高等教育过剩危机的基本思路是“政府主导下的调结构与促转型,最终化解就业难题”。这一基本思路并未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政府调控失灵,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例如高等学校定位问题;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问题(缺乏合理的功能区隔);高等学校发展方式难以转变(高等学校转型难);高等教育整体水平难以提升等等。事实上,调控失灵的根源在于政府取代市场,形成了一种统制型高等教育政府主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统制型高等教育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公立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第四,化解中国式高等教育过剩危机的关键在于解构统制型高等教育。贾永堂提出了“三个合理界定”解构长期以来的政府统治型高等教育,即合理界定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责任和权利合理界定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何让市场发挥竞争、绩效、优胜劣汰的作用;合理界定高等学校的自治地位与自主权。具体如何去做,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贾永堂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过往的针对高等教育过剩问题的宏观调控治标不治本,所推出的政策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不惜以未来的产能过剩来化解当前的产能过剩,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左右市场的需求,致使高等教育过剩难题和围绕着过剩难题而推出的调控成为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要走出这个历史循环,政府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建设型政府角色定位和GDP政绩冲动;同时放弃多年来形成的针对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思路,走出宏观调控微观化误区。否则,高等教育过剩难题就会同经济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一样永远处于无解状态。宏观调控的失效并非一个钢铁行业,而遍及有形之手所能触及的任何领域。宏观调控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深远,宏观调控的失效,实质上是由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失位导致的。在建设型政府热衷于大规模投资大干快上GDP的现实下,试图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或者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顽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唐圆   张聪聪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