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吴国盛:科技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来源:jky 时间:2013-10-24 点击量:

1022号下午,第136期喻园教育讲坛在教科院705室如期举行。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科技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彩报告。我院李太平教授担任主持,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郁。

吴教授围绕着科技馆的概念,历史由来及演变,中国科技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未来新馆的展望四个方面展开了介绍。吴教授指出,科技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技馆就是作为科技类的博物馆,而狭义的科技馆就是科技中心或科学中心。科技馆非常容易和科技中心相混淆,为了更好的弄清科技馆的概念,首先得了解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有两个性质上的概念:第一个是稳定的概念,指博物馆是一个常设的、非营利性的、面向全体公众的教育机构。第二个是变迁的概念,是针对是否需要收藏、是否只是看管物或标本而提出来的。在对博物馆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吴教授指出,科技馆指的就是科技博物馆,分属于博物馆三大类别中的一类,是一个无收藏,观众主动参与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的机构。包括自然博物馆,技术与工业博物馆和科学技术中心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既是历时的也是共时的。

博物馆是现代西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景观,是现代性产生和维系的中心地点,它使现代性的权力架构合法化。科技馆的发展是建立在博物馆的历史发展脉络上的。博物馆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其主要功能从收藏转向研究进而转向全民教育的过程。1819世纪,缘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对公共教育的重视,许多贵族珍藏室开始对外开放。爱尔兰国家博物馆、西班牙国立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相继成立。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现代性对自然进行盘点的要求使自然博物馆发展壮大起来。19世纪技术与工业博物馆的大发展源于对工业革命成果的回顾与展示。20世纪科技博物馆大发展,与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有关,尤其是世博会的召开,催生和壮大了许多科技博物馆。法国的发现宫,美国旧金山的探索馆等,成为科技馆的后起之秀。

中国自古以来缺乏博物馆的传统,我国近代博物馆的诞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虽然我国科技馆是各类博物馆中起步最晚的,但到2011年底,我国无论是科技馆的数量还是参观人数都有了很大进展。曾经阻碍科技馆发展的经费问题、高素质人才问题以及缺少观众等问题都已经初步得到解决,中国正在进入科技馆发展的黄金时期。至于为什么仍然叫科技馆而不是科技中心,吴教授指出,一是因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是直接从自然博物馆到科技中心的跨越,缺失了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环节。发展还不成熟。二是立刻转型成为科技中心需要历史的沉淀,但是中国工业化时间短,值得保存的工业遗产少,所以目前仍然叫科技馆。总之,科技馆因其无收藏与互动体验型特点,发展潜力大,但是仍面临着理论研究缺乏、展馆设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

湖北省科技馆即将建成。吴教授为新馆的场馆布置提出了几条布展原则。首先是要以历史为主线划分战区,展现科技发展历程;在历史情景中参与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其次科技馆要体现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支持观众的主动参与,对科学发展的社会后果进行辩论,提供不同讨论进路。第三,自然博物馆、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三种模式融为一体。最后,中国科技要与世界科技有机统一而非孤立隔绝,同时,湖北元素要融入其中,宏观架构与微观设计都要新颖、精致。

在报告的尾声,吴教授与我院学子就科普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普通民众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我院第一届科普硕士均表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刘晶 尹婷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