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两点三十分,第48期喻园教育讲坛在我院705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报告的发言人是我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红老师,广大博士生和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室座无虚席。
沈老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型大学标签的形成与成型、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与研究型大学的多维判断与走向。在第一部分,沈老师首先提问:“中国有没有研究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不是研究型大学?”一下子把听众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听完大家的回答,沈老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研究型大学。在第二部分,沈老师介绍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管理混乱无序、水平参差不齐、不被欧洲老牌大学接受,到后来制定严格的学术标准,通过维护学术声望而蜚声世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高等学习、研究教育和通过研究促进知识的增长。
在第三部分,沈老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认为这是她最得意的研究成果。首先,她提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研究型大学判断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型大学内在要素的固有性、研究型大学本质属性的形成。她认为,研究型大学首先是大学,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习,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是师生关系。学术探究的自由是师生各自存在的理由,也是师生保持相互平等、独立和依赖的理由。高等教育是针对教授而言,需要保持思想性、研究性、创新性;高等学习是针对学生而言,需要保持主动性、理解性、内化性。教师的教学与之相对应的是如何教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尝试研究、体会创新。其次,她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外显要素是博士生培养、研究经费、为同行认可的学术领袖地位;内在要素是:高等教育与高等学习、探索未知与学生培养、学术性与引领性。最后,她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四要素说:学术型博士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研究的层次水平和经费额度;教授为同行认可的学术领袖地位;科学研究、教授群体、博士群体在学术自由环境中共同发展。在第四部分中,沈老师指出内在要素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绝对的,外在要素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是相对的。
在互动环节,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就自己听报告时的疑问向沈老师请教,沈老师高兴地给予解答,并通过举大量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到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沈老师由于长时间声情并茂的演讲,声音已经嘶哑了,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