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晚上6:30,我院讲学教授林曾博士为我院全体师生做了两场精彩报告。报告在院705室举行,沈红教授主持。
林教授先从中西思维的整合中启发我们创新,后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年龄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为例说明研究方法的运用。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林教授总结出中西思维的四点差别:大小关系相反的准时空观;由点(小)及面(大)的精炼推论原则;分析与综合的不同侧重;文如其人的文化烙印。林教授形象地将论文的基本要素概括为五个方面:学术生涯的基石;人生艰辛的探索(论文写作是一个寻求因果关系的痛苦过程);引领思想的火花;解剖麻雀的手术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引以自豪的发现。
在年龄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中,林教授用美国教授发表同行评审期刊文章的数量作为衡量他们科研能力的尺度。他采用人生过程理论模型,以年龄为基本自变量, 用社会结构定位和个人自主动因作为控制变量来考察美国教授长期和短期科研能力的表现。同时,社会结构定位的因素包括性别和出生地,个人自主动因的因素有专业和大学声望。林教授用定量分析法,在对年龄与科研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林教授得出三个结论:1、无论是从整个科研生涯来看, 还是从最近的科研行为来看, 教授的年龄都对他们的科研能力有正面的影响。2、科研能力的巅峰不只是出现在一个年龄段而是出现在多个年龄段。3、当引入性别、专业、大学声望、出生地作为控制变量时, 年龄对科研能力的正面影响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显得斑斓多彩。
报告后,在座的师生积极与林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