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于11月10晚举行了喻园讲坛第31 期讲座,邀请嘉宾为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教授,在这个天气骤变的时节,田教授也给我们展示的中国当前严酷的“教育气候”,田教授从治学者和学者两重身份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的教育现状,给了我们无限的启示。
田教授从钱老的逝世留给我们的遗憾道出了中国教育的尴尬,为什么建国后的60年间,一个泱泱大国竟然没有培育出一个世界级的大师,我们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恐怕都不可否认地存在问题。
田教授主要从三个视角道出中国教育培育的特别是高等教育培育的人才上存在着值得商榷质量问题。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跟历史的西南联大相比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在建国后的60年间培育的文学大师和科学大师甚少;跟国外比:我国在诺奖以及在影响世界的100项发明中的影响力甚微;从现实调查出发:首份“中国状元职场调查报告”的结果表民,经过高考选拔上来的高智商学生日后的成长轨迹并不是十分令人欣慰。从三个角度让我们不禁发问道,这些现象层面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田教授从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方面指出现存的问题。
排在首位的是教育理念:田教授认为在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精神素养和健康中知识应该排在最后,因为只要有学习的能力就可以习得,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还是传统意义上智性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对于学生的自信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不够,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育淡漠。在田教授看来,有知识的不一定是人才,真正的人才懂得是学问;
其二是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习惯性地在问题没有得到探索之前就给出标准答案,学生永远是向着这个标准靠拢,而在这个靠拢的过程中就会无限压制我们的思维发散的空间,以至于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很难再有什么创新性的人才。田教授说,这种纠错性的教育方式要借鉴西方的创新性的教育方式,适时地进行自我革新;
再者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在谈到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时候,田教授认为现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地尊重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自然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无论在选拔、人才的培养上都没有做到科学化。对于应试教育的产生机理不清楚导致其愈演愈烈,而对于破土而出的素质教育,却没有从概念上加以科学界定,更是没有在行动上予以笃定落实。
在大众化势不可当的今天,在大众不断对高等教育进行问责的今天,在就业形式日趋紧张的当下,我们何以对于进行高风险投入家长一个理直气壮的交代。
由于时间限制,田教授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给予说明,但是,对于即将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的我们,是留给了我们一个无限思考的空间,我想这既是田教授抛给我们的一个问题,更是中国的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抛给我们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