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教育学研究所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间阶层的文化资本积累与传承

来源:fyg 时间:2008-12-04 点击量:

122下午,我院教育学研究所成功举行了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周艳老师08级的三名硕士王一帆、薛希玲、谭晓琴作了关于“中间阶层的文化资本积累与传承”专题报告。报告在院401室举行,2007级硕士生胡琳琳主持,众师生踊跃参与。

尽管国内关于中间阶层的研究未成系统,但无可否认中间阶层的兴起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间阶层与教育的联系是紧密的,教育是进入中间阶层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中间阶层又掌握着教育的最优资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一、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中间阶层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与视角,文化资本概念的介绍等;二、中间阶层文化资本积累的代际影响,谁能从教育中获益更多,从个体角度看文化资本的积累;三、文化资本如何传承。

报告中,三位同学以所阅读的《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为起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精彩发言。主要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一批以脑力劳动谋生的受雇佣者、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等特点的新兴阶层。但鉴于其内部异质性,许多学者众说纷纭,没有形成一致观点。但是把新中间阶层成员当作具有主观性的个体来考察,对中间阶层利用文化资本获得社会利益,并通过对子女进行教育而将地位优势传承下来的实践行动的研究却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同时利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进行了阐释,结合中国现实凸显了文化资本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

报告后,师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老师们的引导下讨论一次次进入热潮,与会老师进行了精辟的评述。李太平教授就中间阶层这一概念的社会意义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新的看法。刘长海与朱新卓老师就中间阶层文化承袭的内外因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辩论。余保华老师主要讨论了文化资本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李伟老师进行了最后的总结:1、对“惯习”进行了系统讲解,并引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对“习惯”的阐述帮助理解。2、指出了中国中间阶层内部的异质性以及关于研究中间阶层时对引用西方理论的一些意见。本次活动老师们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思考的新问题:怎样变革教育制度使所有阶层都享有教育公平,尤其是下层阶层?

这次学术研讨会师生参与度很高,这种对话式的交流方式为师生学术探讨提供了良好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最后报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胡琳琳报道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