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卢乃桂:从国际视野观察香港教育的质素与平等

来源:fyg 时间:2008-05-15 点击量:

2008514下午300,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讲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卢乃桂教授做客我院,给师生们带来题为《从国际视野观察香港教育的质素与平等——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 2006)结果评析》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院长张应强教授主持,众硕博士生济济一堂。

讲座伊始,卢教授简要介绍了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背景。这种测评是基于15岁以下青少年中学教育中的实际生活能力,即功能认知的考察,而不是跟国家课程有关的测评。测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数学、自然科学三方面的知识,主要用来考察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PISA的排名中,卢教授分析到,从全球来看,芬兰、香港的中学教育很不错,目前处于世界高水平,低差异的阶段,而中国台北显现了高水平、高差异的状况;在性别上,女生考入综合性大学相对较多,男生考入理工类大学的相对较多;从移民或本地生源来看,第一代移民学生较第二代移民和本地学生明显处于劣势,而第二代移民学生表现高于本地学生;从家长因素来看,家长与学校沟通得越多,学生表现越不好;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来看,校与校之间存在隔离,而这种隔离在同为“四小龙”的台湾、香港、韩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学生的自我观来看,香港等“四小龙”地区学生自我观全球最低;当问及用不同语言的同一测试中,用中文试卷考试的成绩远远好于用英文试卷考出的成绩。

由此,卢教授得出了香港教育的结论,从质素上来讲,香港教育取得了高成绩,但是学生的自我观很低;从平等上来讲,香港社会阶层贫富差距不太大,男生在阅读上不占优势,女生在数学上不占优势,第一代移民学生在教育上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善性歧视”。而后,卢教师借用两本《TIME》杂志的封面来指出亚洲的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们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都让孩子学,而这些在孩子看来却是负担。

讲座中,卢教授不断地启发、引导师生来反思教育。他说,我们的教育成绩不表现在于你培养了多少考高分的人,而在于你的培养的人放在任何工作中都能发挥作用。面对“四小龙”的高成绩,低自我观,卢教授调侃道:“拿筷子吃饭的人,排序总靠前”,而在对这一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中,他指出,这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考试始于汉代,我们从文化心态上倾向于考试,也不怕考试,所以能在考试中靠前,而儒家文化又首肯谦虚精神,也让人习惯低的自我观。

报告后,师生纷纷向卢教授提问。被问及中国的教改,卢教授首先肯定了新教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他也指出,任何一个制度里,把知识划分得太窄、太细都是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的;另外,把过深的知识提早教给学生也是不科学的。

(图/ 周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