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献君:努力将中国院校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来源:fyg 时间:2007-10-22 点击量:

努力将中国院校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刘献

摘要:院校研究在我国开展六年来,既取得了很大成绩,又急待继续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深入开展院校研究应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解决专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研究水平,建立全国性案例研究库。在推动院校研究的过程中,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树立研究意识,落实专题研究。

关键词:院校研究 专题研究 案例研究

中国院校研究走到了今天,今后如何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和我校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的同志们反复讨论认为,深入开展院校研究要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解决专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建立院校研究案例库,充分发挥院校研究在推动全国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努力建设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和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与决策体系,科学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实现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本文就此谈谈一些认识。

一、以专题研究为深入开展院校研究的突破口

20003月,华中科技大学建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着手开展院校研究。200310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并组织了全国首届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怎样理解院校研究,如何开展院校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达成了初步共识,这次会议成为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标志。此后,200410月、20066月分别举办了两次院校研究国际研讨会,共同探讨“开展院校研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领导与战略”等问题。通过六年的努力,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局面已经打开,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借鉴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开展院校研究的经验,探索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院校研究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以及开展院校研究的意义等,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开始开设院校研究课程,举办院校研究讲习班,编写院校研究教材,着手培养院校研究专业人员;部分高等学校已开展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如,青岛大学通过院校研究,实施战略管理,加快了学校的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在开展院校研究中制订了《院校研究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长江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空军雷达学院等部分高校通过多种方式着手开展院校研究;院校研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高等教育学界及部分高等学校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还有待深入;部分高等学校领导和高教研究人员对开展院校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有待加强;自觉开展院校的高等学校还不够广泛。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深入推进院校研究,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应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广泛开展专题研究,将我国院校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应以专题研究为深入开展院校研究的突破口,这是因为:

首先,专题研究易于展开,容易见到成效。院校研究开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如:院校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高校领导和高教研究人员的认识和研究能力难以适应;由于高校没有统一的、经常性的资料搜集制度、机构,研究资料和研究人员分家,院校研究难以开展;原有高教研究机构游离于学校体制之外,研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新的成果认定制度,研究人员的实际贡献难以认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难以解决,等等。相对而言,针对学校管理实际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研究人员有比较大的自主性,也比较容易展开,专题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学校管理实践,推动学校发展,容易见到成就,取得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

其次,专题研究是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院校研究内容是多样的、变化的、发展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院校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报告;院校年度报告的撰写与研究;院校日常管理中的专题研究;院校管理中新的重大问题研究;院校战略管理研究。以上五项主要内容,后三项都属于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院校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次,在专题研究中锻炼队伍。院校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工作研究。一般的工作研究往往产生的是“工作总结”,“资料汇编”,“情况汇报”之类的成果,不能深入揭示院校发展、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取得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院校研究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式,探索科学的结论,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这就要求院校研究者应能提出好的问题;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被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先入之见所束缚;牢牢抓住研究问题的本质。以资料收集为例,由于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往往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原有的理论假设可能并不一致,需要对原有的理论框架进行调整。“只有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才能把新出现的问题转化成取得学术突破的机会,而不是陷入其中无以自拔,也只有训练有素的学者才能在研究中不表露出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或偏见。”任何人“在下水之前不可能学会游泳”。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从而锻炼、培养院校研究队伍。

二、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研究可以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在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要求,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但是,院校研究中专题研究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在一定情景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高度相联,要求选用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把现象从其前后联系或背景中分割出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少数几个变量上,当研究者可以直接地、精确地、系统地控制事件过程时,才可能采用实验法。历史研究法十分重要,要关注处理相互关联的现象及其环境背景,但它所面对的不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件。调查法可以同时考察现象及其前后联系,但它对前后联系的探讨是极为有限的。相比之下,案例研究法比较适合院校研究中的专题研究,这是因为:

“案例研究是探索难于从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适合的情况是:“研究问题类型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研究对象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研究者对于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不能控制或极少能控制。”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进行的现象;待研究的现象与其所处环境背景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采用案例研究法,是因为研究者相信事件的前后联系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高度关联,要把事件的前后联系纳入研究范围之内,从而探索相应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与院校研究中专题研究的要求十分吻合,应当将案例研究作为专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案例研究是一种要求高、难度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从“需要回答的问题”到“得出的结论”的逻辑步骤,主要包括分析所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界定分析单位、连结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等五个方面。

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应用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要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尽管所研究问题的实质各不相同,但所有问题可以用“5W”表示,即“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在哪里”(Where)、“怎么样”(How)、“为什么”(Why)。案例研究最适合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

提出假设。研究假设可以引导研究者集中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致分散精力。只有明确提出某种具体的假设后,研究才会有正确的方向,而不致偏离。例如,某研究者在做“H大学教师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课题时,针对H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与教师的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承诺有关”。提出了这样的研究假设,研究的范围缩小了,研究的可行性增加了。

界定分析单位。对分析单位的不同界定,会导致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或者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界定分析单位以后,才能确定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的范围。分析单位可以是事件(如校园枪击案),或实体(如某一国家、某一学校、某一课题组),或单个的个人(如问题少年、模范学生、政治领袖)。界定分析单位时,要进行文献综述,在前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要与研究同伴共同探索,反复分析,力求准确。

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这两个要素是案例研究中证据分析的前期步骤,研究讨论应该为证据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连接数据与假设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模式匹配”是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对一般案例而言,很难精确地设定解释这类研究结果的标准,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之间的对比足够强烈、鲜明,以至于研究结果可以根据至少两种相互矛盾的模式的比较而得以解释。

研究设计之后,在案例研究实施过程中,要经过筛选案例、收集资料、证据分析、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等步骤,才能完成一项案例研究。这些,都必须在案例研究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熟练。

为推进院校研究,应尽快建立全国性院校研究案例库,将符合案例研究基本要求,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研究案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入院校研究案例库,供高校领导、院校研究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实践时参考。

三、解决专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院校研究推进的难度比较大,院校研究成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突破传统的、泛泛而论的研究,研究者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科学水平。从笔者多年来指导学位论文和参与学位论文答辩,参与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在专题研究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是:

1.问题偏大。

问题是研究的发端,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因而研究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中,在这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看不出问题,没有问题,不知道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把现象当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不高”,这只是一种现象;把假问题当真问题,如“水变油”;把一个领域当问题,如有的研究停留在“学科建设”,“学分制”,“现代大学制度”,“教师聘任制”等,没有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突出的是问题偏大。由于问题偏大,研究时往往泛泛而论,抓不住要害和实质,研究结论空泛,研究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2.资料偏虚。

解决问题靠什么,靠证据,靠资料。我们研究的深度,取决于掌握资料(证据)的多少,“有多少资料,做多少东西”,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不少论文在论述中,往往是某某导师怎么说,某某经典作家怎么说,某某名家怎么说,或者从网上找一些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用这些“虚”的资料再加上看到的某一个时髦说法,加上一起,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结论是“贴”上去的,不是“长”出来的。我们的研究要在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分析中,“生长”出科学的结论。

3.理论偏多。

科学研究就是要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和新的知识,不能“以无知去研究未知”。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对经验的先行激发作用。在科学研究中经验的产生对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二是理论对经验的共时建构作用。理论参与经验的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中渗透着理论。理论成为经验的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三是理论对经验的事后解释作用。这种解释作用表现在:理论审查经验的性质,作出评价;理论解释经验的内容。人们开始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搬来一大堆理论,哲学的、心理学的、管理学的、社会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仅仅将各种理论往那里一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研究中,要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找到与解决问题适切的、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4.方法偏乱。一种科学研究的明确标志就是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是“船”和“桥”,没有“船”和“桥”就过不了河,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可能研究和解决问题。由于在评价一项研究时强调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也会列举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与研究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不够,对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不熟悉,因而在研究中方法偏乱。在今后的院校研究中,我们要着力去找到一种或多种适合院校研究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是从一个理论出发,针对要研究的问题所提出的基本研究思路、工具,它是理论和问题两者之间的桥梁。面对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没有分析框架,研究无从下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等在进行政策研究时,根据萨巴蒂尔提出的三种政策理论发展方式,提出了“以理论发展为导向的经验研究”的分析框架,值得我们借鉴。

问题、资料、理论、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四个基本要素,而四个要素又是相互联系、来回穿梭式互动。只要我们抓住这四个要素,并努力去解决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关键问题,院校研究的发展可以往前跨进一大步。

四、增强责任感,努力推进院校研究

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院校研究取得新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广度,在现有基础上,更多的省市、更多的高等学校主动开展院校研究;深度,逐步探索、形成院校研究中专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技术;影响力,通过院校研究,发现、研究、解决高等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认识。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对院校研究的认识要贯穿开展院校研究的始终。要不断认识开展院校研究的意义,院校研究的特征、内涵和方法,院校研究的难点、重点,等等。要在不断学习中认识,持续研究中认识,宣传推广中认识。

2.增强责任感。高等教育质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大量的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难以健康、持续发展。抓住发展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咨询,这是我们高教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3.树立研究意识。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方法,需要认真去学习、探索。在研究中,要有强烈的问题、资料、理论、方法意识,抓住并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在研究中学会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院校研究者还要有教育管理咨询意识,学会做管理咨询,主动开展管理咨询。

4.落实专题研究。“研究实践相互推进”,一方面要研究院校研究,一方面要实践院校研究。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就要善于抓住院校管理中的问题,列出专题,逐一开展研究。院校研究中,一定要发挥学校领导和院校研究工作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学校领导要提出问题,提供条件,主动接受管理咨询;院校研究工作者要自觉、积极开展研究,提高研究水平,主动提供管理咨询。院校研究分会则应通过案例库、网络、媒体、专题研究会等多种方式,交流、推动专题研究。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中国院校研究一定会走向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要努力建设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和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与决策体系,科学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实现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

释:

①③④()罗伯特·K·殷著, 周海涛主译,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11, P66, P11

()罗伯特·K·殷著, 周海涛主译,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11, P13

蒋劲松. 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兼与柯志阳先生商榷.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5): 102-10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