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李培根:大学发展之阶段说(二)

来源:fyg 时间:2007-04-29 点击量:

李培根:大学发展之阶段说(二)

427晚上730,我校校长李培根在研究生活动中心继续为在职博士生们进行《大学发展之阶段说》的下半讲讲座。

在上半讲的基础上,李校长以华中科技大学的概貌、昨天、今天、明天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大学发展的阶段性,而后提出发展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华科大被陈至立誉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大学之一;而吴邦国也评价其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同时,在社会上也形成了“学在华中大”的共识,我们的毕业生几乎活跃在所有的中国精英大学和业界著名单位。我校在光电方面首批成为筹建国家实验室的四所大学之一;在脉冲强磁场方面首批成为筹建国家大科学设施的四所大学之一;孵化的“华中数控”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两典型之一。

面对华科大的昨天,李校长谈到,概括性地说来,昨天的华中科技大学还是这样的一所大学:前瞻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准确把握中国高教发展趋势、敏捷构建并彰显自己的特色、平稳驾御阶段发展历程、默默形成并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追求卓越。上世纪60年代,“重点高等学校是在竞争中形成的。”这种竞争是“当仁不让、全力竞争”。就在当时,华工就提出了建设重点大学办学目标和理念,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如原工学院研制出的“柴研Ⅰ型”“柴研Ⅱ型”柴油机,满足了城乡建设的急需。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朱九思先生首次提出了理念转换,即走综合化发展之路;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提倡人本理念;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科研是源,教学是流,这是向研究型大学转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重视学科重构,一方面因应学科发展趋势重构,在激光专业,从电真空、高压电器、机械等充实人员,发展生物力学;另一方面因应社会需求,开设经济管理专业,派人到加拿大学习。朱先生强调从严治校,坚信管理也是教育,反对因循守旧, 敢于改革,并要使本单位内部的信息畅通。其次,注重氛围构建,致力于创导“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树立团结、求实、严谨、进取的校风,鼓励竞争与转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黄树槐校长又提出了重点选择的发展思路,提出异军突起, 出奇制胜,发展激光专业。锐意教学改革,在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推动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80年代末期开设《创造心理学》课程;1988年起又设置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金(每年50余项);90年代初期探索和推广开放性实验室;并连续五年列高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前三名。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杨叔子校长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只有任人宰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因此,他提出了人文教育理念,推行教育改革和氛围重建。认为不能形成自己文化的学校不是好学校,而文化氛围是一个大学的魂,大学就象一个泡菜坛子,只有在合适的文化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才能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为此,我校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每年投入501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杨院长认为课堂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课堂(主课堂)、第二课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社会实践)。而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人文学科辅修专业制和双学位制;人文选修及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读书活动和社团活动。并对此开展活动,形成讲座、交流、读书一体化的“人文工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周济担任校长,并采取了重点选择的发展战略。90年代后期, 生命与信息还不是华工的强项, 周济就决策把生命和信息作为学校的特区和龙头, 因为华工新一轮的发展不能不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 近几年的事实已证明此决策的英明。同时,继续推行理念转换,体制转换及学科重构。坚持走“育人为本, 学研产三足鼎立”、社会服务、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而在2001-2005年樊明武担任校长,他提出国际化的理念转换;在制度演化上主张凡事有章可循,建立大学章程。并进行机构调整,建立政策法规处。

历史翻新到今天,面对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李校长审时度势,比较资源,找出优劣势,从价值观的基本考虑入手,强调价值观体现我们的特色与定位,价值观要考虑中国未来10-20年的情况,价值观的确定要考虑我们的校情并要突出社会责任与服务,培养创新型人才。他指出,今天,我们要实现理念的继承、凝练与转换。深入贯彻“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将我校定位为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大学。而开放式内涵就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社会、业界中;让更多业界人士走上我们的课程讲坛;把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地方去。今天,我们依然要继续贯彻应用领先--产业化理念,重点选择,结构调整,学科重构,从人事制度和成本控制上实现制度演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立足外向拓展,延伸东莞研究院、 温州研究院、 深圳研究院,并把校友会的工作延伸到各地。

而对于华科大的明天,我们面临着欲与之竞争的学校综合实力强,而我们相对资源匮乏、硬实力不足,而以上情况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惟有再创业,否则将会被边缘化。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实现内涵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而软实力体现在先进与规范的管理、文化与氛围、外部资源及品牌诸多方面。谈及他所憧憬的明天的华中科技大学,李校长感叹,这将是一个集大学、大爱、大才、大用、大道与一体的地方。

最后,他谈到发展需要注意目标与手段、时空特性、开创与改革、激情与想象力与定力这样几个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分析理想与现实,把握视野、社会发展、人才市场、科技发展趋势及内部不良倾向的抑制,要善于比较分析,从比较中学习,从比较中找自己今后的发展趋势,从比较中建立信心,把握阶段。其中,在目标与手段关系问题上,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目标的实现需要好的手段,目标可以略为超前一些,但目标也要有阶段性。在时空特性关系问题上,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与学校自身的发展阶段、国家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国家和区域的大环境相联系。

(周娅撰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