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陈洪捷做客我院讲述德国近代大学发展及理念

来源:fyg 时间:2007-04-27 点击量:

人物简介:
陈洪捷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德国洪堡基金会等机构资助多次赴德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他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杂志副主编,《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主编、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理事,中国德国研究会理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杂志顾问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有(1)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2)德国高等教育。(3)中国高等教育史。(4)中德学术交流史。其中德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是陈教授的主打方向。此方面的研究力求把握和跟踪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研究德国高等教育19世纪以来的历史。这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主要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德国20世纪的高等教育”(2001)、《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2003)、“为学术还是为职业?-- 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2005)、“‘利禄之徒’,还是‘哲学之才’?— 论席勒的大学教育观”(2005)等。
我校许多学生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将来我院作讲座,都早早来到我院守候,只为目睹这位久负盛名的学者。4月8日晚7:30,705教室内座无虚席,在同学们的翘首等待中,陈教授身着白色西装,风度翩翩地走进教室。我院张应强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他笑着对与会同学说:“陈教授在学术上比较低调,为人比较低调。”的确如此,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之后,他谦逊儒雅的风格使每一位在场的学生仰慕不已。
德国近代大学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里程碑之一,作为研究德国近代大学的主要学者,陈洪捷教授在本次讲座为本院师生重点讲述了德国近代大学发展及其大学理念。
德国中世纪的主要大学有布拉格大学(1348)、维也纳大学(1365) 、海德堡大学(1386)、科隆大学(1388)、爱尔福特大学(1392)和莱比锡大学(1409)。他首先从这些德国中世纪主要大学出发,讲述十八世纪末以前的大学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大学改革的趋势。他说:“人文主义运动对知识的影响、宗教改革对大学的影响以及专制国家的兴起是十八世纪末以前的大学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在启蒙运动精神的支配下,大学注重实用的知识,以法国为改革的榜样,德国建立许多实用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柏林采矿学校(1770)、兽医学校(1790)、建筑学校(1799)、艺术学校(1796)。
哈勒大学和格廷根大学是十九世纪初的大学改革的先声——倡导理性和学术自由,注重自然科学、政治学、政商学。柏林大学的建立被认为是大学现代化的开端。洪堡于1809年7月拿出建立柏林大学的方案并于1810年5月奏请柏林大学大学9月正式开学。洪堡的大学思想在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陈教授详细了介绍其大学思想,简言概括之即大学任务:由科学而达致修养(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大学的组织:寂寞与自由;大学与政府(国家)的关系。
随后,陈教授概述了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的科学成就:40%的医学发明由德国人作出的(1820-1919);生理学方面65%的有创见的论文来自德国学者(1820-1914);德国在物理学方面的发明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1821-1900)。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因素呢?他一一列举,指出大学理念(对研究的重视)、大学的组织(研究所、编外讲师)、多中心的大学群体、国家的支持(文化国家)和修养市民阶层的兴起其大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