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8:30,涂又光先生在研究生活动中心给“校长博士生班”做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讲座。沿着“分析—综合—超越”的主线,运用历史、哲学、思辨等多种方法,涂先生娓娓道来,对中国的历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涂先生先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讲起。从1840年开始,神州大地开始发生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几千年帝制,中国社会性质并未随之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扩展为新文化运动,比辛亥革命更加深入,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1927年,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建立南京革命政府;经过八年抗战,1949年取得胜利,但中国社会主义还未取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哲学上看,则是中国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
从世界观来看,万物的根本原则是对立统一。建国前以对立为主,建国后应实现从对立到统一的转变。建国后不以统一为主,而以对立为主,差点成了“秦始皇第二”。要正确理解1949年10月1日的历史、哲学、逻辑意义,从对立为主到以和谐为主。和谐有真假之分,唯一区别是怎样去对待矛盾。承认矛盾、改革矛盾的就是真和谐,不承认矛盾、掩盖矛盾就是假和谐。毛泽东的十大关系,汇聚成一个矛盾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中国社会是个统一体,有各种不同的领域,主要有三个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相应地,政治元素、经济元素、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国社会的统一体。同时,这三种元素有不同的结构,政治领域以政治元素为中心,经济领域以经济元素为中心,文化领域以文化元素为中心。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中最本质的东西依次是力、利、理。要以文化元素为中心,政治、经济元素为之服务。三个领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不是谁决定谁。是互动(interaction),而不是决定(determination)。要破除决定论,确立互动论。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定位准确。遵循普遍理性(universe reason)—(live-and-let-live)。在解决矛盾时,找双方、多方都能赢利的,不搞流血牺牲。文革以前将大学放在了政治领域,现在大学应定位在文化领域,改革的总体方针是不搞另起炉灶。第一,理工科就按现在的办法进行。要学美国的哲学,只有先改变灵魂的问题,才能够做出原创性的成功。第二,关于文科,要采用书院的办法来办。 (教科院 庞丽丽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