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七届学术年会・学术型博士专场

来源: 时间:2022-03-22 点击量:

正值玉兰花开之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七届学术年会如期召开。32014:00在教科院101报告厅,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学术型)专场报告顺利展开。

博士(学术型)专场报告分为上下两半场,上半场由黄敏博士主持。

张基惠博士作了以《教育研究直觉刍论》为题的报告。她提出了直觉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植和激发的问题。她认为教育研究直觉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通过分析教育研究直觉与理智、逻辑的关系,她提出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中直觉与理智存在协同作用,以及教育研究不同阶段直觉与逻辑思维存在交替作用。同时,她提出了教育研究直觉的生成机制与影响因素。最后,她对教育研究直觉的激发与培养提出了相关策略。

彭聪博士作了以《父子依恋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情绪性和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为题的报告。首先,他从依恋理论、发展情境论、“关系-人格-健康”模型入手,分析了青少年焦虑的影响因素。他指出儿童青少年的依恋对象不仅局限于母亲;人格也是考察人际关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关键中介变量。为此,他提出了链式中介假设模型。随后,他针对该模型分别作出了四个假设,并作出相关讨论。最后他指出家庭变量父子依恋、个体情绪性的人格特征及同伴依恋这个人际背景因素对青少年情绪健康的多重影响路径。

谢影博士以《教育公平理论的三维视角——基于效用、基本善与可行能力解析》为题作了报告。首先她指出 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是人类社会始终坚守的价值追寻,也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其次,她对教育公平的对象:谁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什么的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的原则:如何实现公平分别做了阐述。最后,她提出了多远教育公平观的构建。她说到希望分析三种代表性公平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尝试建构多元教育公平观,可以有助于从多种理论主张的多重角度去评价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袁景蒂博士以《欧洲研发框架计划历史嬗变的逻辑——基于MPC综合分析框架》作了报告。她为大家分享了欧洲研发框架计划的历史嬗变包括科技合作合法化阶段、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形成阶段、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形成阶段、开放创新生态网络构建阶段四个阶段。接着她从源变化、冲突扩大、外源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欧洲研发框架计划历史嬗变的成因。

在上半场的各位博士报告结束后,陈建文老师提问现场观众是否有相关问题,在学生们积极提出问题,并与相关博士做出讨论后,陈建文老师和许宏老师分别对各位博士的研究与报告进行了点评。

博士(学术型)专场报告下半场由谢影博士主持。

袁东恒博士以《美国高校医工交叉组织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为题作了报告。首先,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的时间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次,他分享了此次研究的案例选择,并讲到从组织目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组织平台、外部资源五个方面研究美国高校医工交叉组织建设,分析美国高校医工交叉组织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人才。最后,他根据对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我国高校医工交叉组织建设的相关启示。

刘智慧博士以《大学生在线学习阻碍因素及其影响研究——基于6所研究型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题作了报告。首先她分享了对问卷数据阻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ANOVA分析以及LSD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其次,她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启示。她指出,在如今疫情反复无常的情况下,充分提高在线学习效率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延展沟通交流平台。第二,创设纪律学习空间,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第三,构建稳定网络平台,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黄敏博士以《他们何以如此优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能力素质提升的教育因素探析》为题作了报告。首先,她以非常活泼生动的方式进行了开场白。接着迅速回归到学术报告当中,她分享到此次数据采集是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四轮的混合截面数据,通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效应量分析和OLS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能力素质提升的教育因素。接着她针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研究发现的分享。最后她指出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建议从引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入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下半场的博士报告完毕后,贾永堂老师和骆四铭老师对下半场三位博士的研究与报告进行了相关点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