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七届学术年会·开幕式暨教师专场报告

来源: 时间:2022-03-20 点击量: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恰逢四季之始,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七届学术年会如期召开。本次年会共设8个主题和风格各异的论坛,共计有68名师生同台进行报告交流。3198:30在教科院101报告厅,年会开幕式暨教师专场报告率先开场,来自各地的院友、学界同行以及教科院全体师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参加本次学术年会,我院党委书记王小月、院长陈廷柱、党委副书记马志凤、副院长李太平、副院长张俊超等教师代表现场参与本次会议

陈廷柱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陈院长首先感谢了参与和关注此次学术年会的师生、院友及学界同行。他指出办好学术年会要“守正创新、坚定前行”,守正即始终坚持学术年会用于学术交流的目的;创新即坚持年会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基于此他特别提到去年的交叉学科论坛和此次年会的圆桌论坛,并感谢为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和内容出谋划策的师生。最后,他说办好学术年会一定要坚定“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办好高水平的学术年会的信心”、坚定“对学院、对学术的爱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年会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教师专场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教科院李太平副院长主持。

  

刘献君老师以《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文华学院为例》为题,从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切入,他说个性化教育是一面镜子、一个过程、一条阶梯。报告中他以知识形态演进为逻辑起点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并强调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诉求,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他结合在文华学院进行个性化教育探索的历程,从理论和实践相互推进的关键点逐步深入,蹚出一条从“偶然到必然再到自由”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文华学院形成“共同目标、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他还向大家推荐教育学人必读的书籍,告诫大家要精读和融会贯通。

  

郭卉老师作了题为《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效与收入分配制度新动向》的报告。她首先强调了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对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新动向切入,介绍了高校多轨并行的收入分配格局,从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效出发,基于两次大型调查的数据,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基本达成了预期政策目标,对高等教育秩序具有积极影响,但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她介绍了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新动向、多轨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的原因并从国家、高校两个层次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建老师作了《集团化办学政策:即时图景与未来趋势》的报告,他基于对京、沪、杭实践调研的思考,从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切入,即重点发展、均衡发展与优质均衡发展、介绍了我国集团化办学政策的扩散现状与整体趋势和杭州、北京、上海的集团化办学情况,剖析集团化办学政策的现存问题,最后,他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三个方面对集团化办学政策执行过程提出相关建议。

任学柱老师做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神经基础和教育干预》的主题报告,他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出发,阐述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改善学生大脑的思考思维、与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以此出发阐述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神经基础与干预模式,介绍一般智力、执行功能和思维倾向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高低批判性思维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中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批判性思维认知神经干预的研究设计。

上半场结束后,现场师生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提问交流。

图为陈建文老师与任学柱老师交流


教师专场下半场由张俊超副院长主持。

雷洪德老师以教师教育为主题,作了以《民办高校教师如何提升教学影响力:以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为例》为题的报告,他首先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和薄弱的研究地带提出研究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分析点出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提出主要教学行为要善于在结合和转化之中传道、辅助教学行为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管理行为要善于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的观点,教学相长,从提高亲和力开始提高教师影响力。

张洋磊老师以《激励类型与高校职能履行结构性偏差——兼论“以本为本”为何难以落实》为题进行报告。他从政策与制度背景出发,点出当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提出大学知识创新的路径包括知识传播、知识应用与知识生产。随后,他介绍了科层体制的任务执行模式、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激励”框架和政府激励、约束结构与选择性执行的相关概念,基于上述逻辑,他从高校多任务执行的角度分析高校职能履行的结构性偏差。最后,他系统分析了高校“以本为本”、“破五唯”难以落实和量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长海老师关注中小学生德育,并结合他新近批获的田家炳基金项目,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研究的源泉在田野: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质量提升项目思路汇报》为题,向参会师生分享项目的缘起、目标、内容和思路。在介绍项目目标时,他以项目背景、项目愿景、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多方面多层次的介绍了该德育项目的美好愿景。最后他从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借助项目平台、做好学生培养、细化理论创新、提升办学品质”的项目思路。

教师专场最后一场报告是我院院友、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刘丽芳带来的《地方高校参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她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习经历。感谢学院搭建平台建立交流机会。她从地方高校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优势切入,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地方高校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即“投入城市文化生产、参与城市文化生活、优化城市文化生态”。最后,她提出地方高校要在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生态方面不断探索和开辟人才、资源、技术共建共生的实践路径,为实现城市化进程质的飞跃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是互动环节,参与师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就各位老师的报告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们现场予以详细解答。会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论坛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

图为我院学生与老师交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