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EER“耕塾论坛”第十期顺利举行

来源: 时间:2024-12-23 点击量:

2024年12月16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和长江经济带地区新工科教育研究基地联合推出的EER“耿塾讲坛”第十期学术交流会在教科院大楼709教室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交流会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公共管理学及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林健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问题挑战与对策思考》的报告,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工程教育研究所所长郭卉教授主持,我院李函颖、彭湃、许心蕊、金红昊、储昭卫等多位教师及学术线下聆听了报告。



首先,林健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基本情况。关于多学科院系的合作他谈到,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资源配置、考核制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多方面的优化。同时,合作企业类型也正在发生转变,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坚持互惠共赢,其中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再之是校企导师队伍的建设,将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为导师组,提供沟通渠道、完善研讨制度、加强联合制度都是保障其运转的可行性方案。生源质量保证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校方需要加强与企业沟通、形成共识,从企业角度来看,当前的需求与未来需求并不等同;从学生角度来看,也需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招生人数要满足其他企业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人才、岗位的流动问题。因此,使培养方案柔性化便更能满足多样化的企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未来人才需求、动态变化的产业发展及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若想使培养方案柔性化则需要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各类课程的学分认定及新专学科方向的认可机制。对于课程体系改革,林健教授提到模块化、综合化、项目化三个方向。教学方法改革也是重中之重,他重点提到了项目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与挑战性学习的优势。在企业项目的要求上,林健教授提出了一原则与两思路,分别是在不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原则下,尊重企业意见,按照贡献度进行确定。最后是学位论文评价,综合性与创新性都不容忽视,其中创新性评价应包括工程科技创新与工程科技应用创新,而创新性成果形式则是多样化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技奖励、设计方案都可以包括在内。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对博士生培养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围绕学术与专业博士培养模式区别等话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主持人郭卉老师对林建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对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提问表示赞赏。本次EER“耕塾论坛”第十期在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中圆满落幕。


(刘一诺供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