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在我校“四颗明珠”之一的华中大引力中心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为宣扬引力中心测得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G的成果和“创新、吃苦、团队”精神,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测地观天谱‘华’篇,‘科’教郁林育新人”社会实践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立足中学物理课程,以引力中心的前沿成果、学校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精心制作科学教育支教“云课程”,再将其通过线上课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市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与乐业县同乐镇初级中学开展定点帮扶,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展现科教兴国的更大作为。
(一)前往校引力中心,倾听四十载的科研故事
以四秩积淀,逐一流梦想。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测得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G,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为深入了解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引力研究方面的科研发展史,团队于11月16日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进行参观。
在与讲解员的沟通中团队了解到:华中大引力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G到90年代得到第1个G值,2009年精度达到百万分之26,再到2018年Nature刊发最新方法与进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引力中心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引力人的坚持。领略科学家故事,罗俊团队将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光阴奉献给了万有引力测量事业,开始近10年,除了吃饭和睡觉,罗老师几乎全在山洞中度过,阴暗潮湿常年相随,经年累月,他的头发掉了一大半,脸上出现一块块白斑。他们的奉献在万有引力常数测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做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做短时间完成不了的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引力精神就充分体现在这三件事上,这也是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的出发点。
(二)参观武汉科技馆,探索具象化的引力天地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重力、引力波的相关概念、研究发展现状和科技展览形式,实践团队于11月19日组织参观武汉科技馆。
在宇宙展厅内,实践团队成员在“宇宙学前沿问题”展板墙前仔细阅读了引力波的探测、恒星演化过程等图文内容,了解到了当代科学家探测研究宇宙的主要课题和当代航天科技发展的成果,对“天琴计划”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水展厅内,实践团队成员观察了“虹吸水钟”这一展品的作用原理和运作方式,“虹吸水钟”与“重力”息息相关,综合演示了滴漏计时、虹吸技术、单摆原理和能量转化以及现代控制技术等原理。
通过武汉科技馆的各项展品,实践团队成员认识到了重力及引力的神奇应用,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巧妙绝伦的科学智慧和务实笃行的钻研精神。
(三)开展乡村云支教,助力科学技术教育普及
本团队针对支教地区的实际需求,结合武汉市及华中科技大学丰富的科教资源、科研设施,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为教学内容,以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校史馆、教科院院史馆、武汉科技馆等为取材场所,进行了视频拍摄和剪辑,以“实景探访”+“内容讲解”的模式,形成了5分钟的教学辅助视频——《测地观天谱华篇》,视频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为特点,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11月26日,本团队将该视频通过腾讯会议发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与乐业县同乐镇初级中学,在本团队和当地教师的组织下,3个班共计180余名学生以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了教师授课+视频放送的“云支教”课堂。
赓续郁林科教情,本次“云支教”课堂由华科大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广西乐业分队的安丽媛同学负责讲授。安丽媛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后,通过两个生活案例带领同学联系实际,复习回顾课本知识,通过引力常数将重力和地球质量,人的质量、地球与人的距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科普视频的内容。
随即,支教老师向学生播放《测地观天谱华篇》科普视频。
播放结束后,安丽媛向同学们提出了3个问题:
“还记得视频里科学家在测的常数叫什么吗?”
“世界上把引力常数测量最准确的国家是哪个呀?是什么机构测出来的呀?”
“视频里提到的测量引力常数的科学家叫什么名字呢?”
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答案。安丽媛引导学生在课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科学家精神的独特理解,最后向同学们征集对本堂课程的感悟和问题,表示欢迎通过支教老师与实践团队交流,欢迎报考华中科技大学。
(四)询郁林热切回信,感悟实践之旅受益匪浅.
在本次“云课堂”授课结束后,同学们表现活跃,积极反思感悟,向距离1259公里之外的华中科技大学发来了回信。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与乐业县同乐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和老师都对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与钦佩。
学生们被科研人员们的坚韧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深深打动,他们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或参与科研事业充满了期待;老师们对引力中心的多元化研究领域和教师团队表示了敬佩,他们相信这将激发更多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同乐镇初级中学学生感悟:
1.刘美荣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的罗俊院士坚持追求真理,对待科研工作一丝不苟,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学习中也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李金宣
罗俊院士在艰苦的环境下潜心科研,有着不畏艰辛,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的品格。我们中学生也要不怕吃苦,专心致志学习知识,将来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3.王小丹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的使命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像罗俊院士一样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华科大第24届研支团广西乐业分队支教教师代表感悟: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引力相关的物理规律检验及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作为教师,我深感敬佩。科学家们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引力理论和实验、引力波探测、原子分子光学与精密测量物理等,这样的多元化研究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多个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相信此次科普教育将激发更多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让优秀科研人才的理想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实践队员感悟:
1.教育科学研究院硕2302班 任思齐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走近了山区学生的生活,通过跟团队里支教过的同学聊天我得知,山区里的孩子们到镇上上学需要几个小时的路程,教育不公平仍然存在,还有很多的孩子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
2.教育科学研究院硕2302班 李简益
我们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校史馆和武汉科技馆等地。在引力中心,我认识到了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无我精神,深受感动。对校史馆的参观使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对学校的飞速发展感到惊叹。在武汉科技馆里,有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展览,进一步丰富了我对科学教育中馆校结合可实现性的认识。
3.教育科学研究院硕2302班 毛欣烨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领略了前沿引力研究现状,了解了历史名人光辉事迹,切实感悟了科学家精神。我印象最深的是引力中心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发扬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这样的科学家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的。
凝心聚力担使命,科教创新促振兴。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支教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视频形式向郁林地区的孩子们传达了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家们甘于坚持、不畏艰辛的奋斗精神,也彰显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底蕴,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而且弥补了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素质拓展课程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科教育人才,创新促未来。结合专业特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脚踏实地,以丰富多彩的科教大课堂点燃乡村孩子们的未来梦想,做好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让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