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专题
拾光教科|| 岂止你我之间——致我的导师沈红教授

来源: 时间:2020-10-17 点击量:

亲爱的沈老师,

您好!

这将是一封公开信,写给您,但会有很多人读到。相信您不会介意。

其实,此刻我离您很近,十几分钟车程,我就可以出现在您的面前;但我又离您那么的远,因为初相识,已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情。有幸成为您的学生,有幸成为华科大教科院的一员,有好多好多的往事与回忆,那么多的魂牵梦绕,那么多的无法忘怀。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又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您是教科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与国际学术交流等,正值年富力强、成果频出的发展阶段;我是一名惴惴不安的考生,没有经过高等教育学科的系统训练,也没有发表过该领域的学术文章,除了几年大学教师的工作经历赋予我有关高等教育的感悟与浸染之外,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术小白。很多学校对于报考身份与专业背景有诸多限制,而母校却有相对宽松包容的报考条件,这种大气与信任,使得跨学科、多元背景的求学者能有机会一试身手,也让学科的跨界融通、知识的整合创新成为可能。这样的理念惠及所有学子,也为打造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支撑。作为学院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之一,您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您已经有多次在海外讲学、访学的经历,也结识了很多学术名流,您经常延请一些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如果是外籍专家,您一般都会让我担任现场翻译工作,最初我非常胆怯,对自己并没有信心,但是每次您都在现场给予我指点与鼓励,让我不断突破自己,也让我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您甚至还放手让我尝试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同声传译,让我突破一切我自认为的不可能。大学的课堂,并不仅仅属于本校的师生,开放办学、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大学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作为院领导、作为导师,您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学术之窗,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和锻炼机会。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非典肆虐,您远在美国访学,心里放不下弟子们,给每个人都保持联系与沟通,一方面要求我们务必严格遵守学校管理规定,不得请假、不得离校;同时,您又为大家拨付专门经费,嘱咐我们购买口罩、板蓝根等,全方位做好防护。比照今年的新冠疫情,“做好自我防护、坚决服从管理”也被视为阻断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与您当时的要求异曲同工。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发表学术论文方可毕业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铁律,要么发表、要么延期毕业或者被淘汰。当然,学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源于持续不断的训练与尝试!我们写的每一篇大小文章,您都会为我们过目把关,并且要求我们恪守学术道德,对每一个表述、每一个数据都严之又严、出之有据。记得很多次,您不断对我们进行反问与质疑,指引大家做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精益求精地提炼观点、阐述论据。每一篇过了您法眼的文章,几乎都能顺利地公开发表。您的潜移默化,让我们养成了严谨缜密、求真务实的学术习惯。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您拥有很多学术头衔,也承接着各类课题与专项研究,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中国学生贷款研究的首席顾问,UNESCO-Bangkok专门将您的课题报告出版为专著,并以此作为系列研究的蓝本;您关于中国高校升格与合并的研究为当时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性客观的分析与学术支撑;您关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不少高校走出了自己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之路;您将近20年持续关注和跟进中国学术职业研究,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高校、大学学者及其所处的学术生态。您的很多研究都具有独特的纵深感,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系统全面,学生们的论文也都会围绕这一切有针对性地选题,让学位论文都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实践基础,所以您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很多都变成了一部部有价值的学术专著。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您是学生助学贷款领域的权威专家,您受中国教育部委托,研究和设计了多层次的学生助学体系,让贫寒学子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不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您立足中国国情,通过详实的数据、精准的调查走访,就“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贷款还款理论”、“中国学生的奖贷助补免资助体系”等开展系统研究,提出了很多兼顾效益与公平、满含人文情怀的政策建议,并指导和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我曾有幸和您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倾听您的主旨演讲。每一次您都会精心准备、反复排练,力求最佳的呈现效果,您从不敷衍对付任何一堂课或者任何一次演讲。虽说熟能生巧,但每一次的庄严与审慎,让您的学术声誉更远更稳!记得2004年,您受世界银行之邀参加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论坛,您带我一起到泰国曼谷参加会议,在机场的候机室里,您都在打磨演讲内容。那次演讲很成功,现场提问和互动非常活跃,您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学者的风采与水平。您也常说,中国学术研究在世界上还没有取得与我们国家的规模与影响力相匹配的地位,需要更多的学术人用世界通用的惯例与方式传播我们的学术成果,您一直都在努力实践。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您非常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与表现。在学术研究中,您是出了名的严师;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您又是不折不扣的慈母。佳节来临,您会组织学生们小聚,或去餐厅打打牙祭,或是自己动手体验烹厨之乐,让思乡思亲之苦、求学研究之惑,能在彼此的陪伴与鼓励中消解。这,岂止你我之间!

彼时,九十岁高龄的朱九思老校长,还时不时会出现在课堂,为师生们做专题讲座,或者答疑解惑。作为朱老先生的博士开门弟子,您对老人家的尊重与照顾,让我们知道师生缘分历久弥新,学术传承薪火不绝。这,岂止你我之间!

毕业了,离您远了,但是,心却不曾远离。您也经常为我们营造机会,让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和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做一些交流,聊学术、聊人生、聊事业。同门弟子们,形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相互砥砺、彼此支持。这,岂止你我之间!

您,不仅是我个人的导师,您更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您的学术成就与声誉,代表着我们教科院、代表着华中科技大学、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界,您也不愧是世界知名学者。

一切一切,岂止你我之间啊!

感恩您!祝福您!

2020年9月28日

作者简介:曹赛先,女,汉族,1971年生,湖南省益阳市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2001级博士生。现任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新闻参赞、发言人,深圳市南山区副区长、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