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第一百一十四期

来源: 时间:2023-04-13 点击量:

1. 《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实践探索与案例研究》

作者:于慧, 谈心, 龚孝华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实践探索与案例研究》是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承担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第一年的研修成果。 《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实践探索与案例研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全面系统地概述校长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二是展示八位领航校长的选题报告范例,主要涵盖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代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问题。三是提供开展校长研究的系列工具,包括访谈提纲、调查问卷,以及研修活动工作用表。


2. 《国内外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保证与标准化》

作者:侯非等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从国内、国外双维度对远程教育服务标准化与质量测评的基础理论、发展历史、未来趋势等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全面展示远程教育服务国家标准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方法体系与信息化平台的核心研发技术,并配以丰富的实践案例,旨在为读者开展远程教育服务标准化和质量测评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3.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研究》

作者:蔡芸著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其中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又是国际普遍关注的教育发展新主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出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发展跨境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诉求。本书从理论上探讨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实践与困境等内容,研究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规律,建构了我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丰富了国际跨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理论研究体系。


4. 《走向新时代的教学管理》

作者:高俊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走向新时代的教学管理》一书面向新时代,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教学管理规律,聚焦教学管理及相关因素管理,对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 《全球教育治理量化研究方法导论》

作者:胡洁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从对全球教育治理与教育大数据的介绍出发,通过对国际组织科学数据比较分析和对全球教育治理发展理解与认识的解析,探索全球教育治理与教育大数据的现状与需求。通过系统分析介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学生核心素养评估软件、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中介分析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等,探讨不同量化研究手段和方法在全球教育治理领域的实施可能性与可行性,以期为该领域内今后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对量化研究方法的科学参考和借鉴依据。


6. 《知古察今:美国研究生教育概览》

作者:(美) 伯纳德·贝雷尔森著,刘俭译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者贝雷尔森通过全面梳理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院校发展的历史,结合大量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了文理学科及邻近专业学科博士生教育的目的、生源、培养中的各环节、行政管理及组织形式、大学师资问题等,并就其未来状况给出审慎的推断。不仅为我们揭开历史迷雾,而且在带领我们一起探寻真相的过程中,启发着我们积极思考和探索当前及未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之路。


7. 《中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100: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教育扶贫创新探索与实践》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编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中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100》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织选编。全面记录中国社会各界近年来参与教育扶贫事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磅礴力量,向世界贡献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国经验,讲述了富有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特色的中国故事,也为教育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硬核”力量。


8. 智慧教育的建构

作者:李润洲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智慧是教育的一种永恒追求,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知识越是容易获得,智慧就越加显得稀缺。智慧教育既是当下的一个热点,也是有待深入探讨的话题。人是教育的对象与目的,而重新认识、理解人是展开智慧教育的逻辑起点,急需倡导、形塑一种具体的人、生成的人与完整的人的整体形象。由于知识是教育的载体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转识成智是建构智慧教育的基本路径,因此,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转识成智何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书中在对智慧教育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借助智慧教育这一视域,聚焦、阐述了学校教育的课程建设、智慧课堂创生与智慧型教师的成长等问题。鉴于智慧教育的建构终要依赖于教师素养的提升,书中还探讨、论证了智慧教育视域的教师素养问题。本书将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开展智慧教育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

作者:张敏生, 谭娟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教材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科学性且通俗易懂,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际的心理调适指导,力求知识学习与实际体验相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紧密贴近高职大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教材以“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策略”为编写线索。结构新颖、互动性强,以学生为本,语言简练、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真正达到让学生“实在地参与,开心地学习。真切地体验,快乐地生活”的目的。


10. 《教育的底色》

作者:黄铁成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者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二十余年间不断叩问自己:每天忙碌工作,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个声音越来越清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一点扎实的身心、学业基础,养成一些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如果因我的思考和实践,学生的内心逐渐温厚明亮,身体愈发活泼有力,身心多一点蓬勃向上的力量,内心就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的景象,生活也因此“亮堂”了很多;反之,如果教育只在学生成长的枝枝节节上努力,于他们的未来缺乏真实、可持续的意义,这样的工作容易让人觉得无趣。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智仁勇三达德,蕴含在每个人的心中。我认为,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启蒙教育阶段,引导他们康强体魄、纯洁心灵,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美好的人生底色,是小学教育重要的事。


11、《怎样读书

作者:胡适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令人追怀的学者和文化人士。在读书方法的问题上,他们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加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虽然每人经历、专业、性情各有不同,具体观点、方法也各有门道,但对读书方法的诚恳介绍,却都相当一致。由此可见当年这批学者文人期待青年后学与书为友、学得智识、利己利国的拳拳盛意。


12、《汉语国际教育调查与研究

作者:张高翔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外国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集,收录了老挝、印尼、缅甸、孟加拉国、西班牙、越南、泰国、日本国家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分为海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报告、偏误分析与文化对比研究两部分,收有《老挝沙湾拿吉省崇德学校汉语教学的情况调查》、《缅甸曼德勒华文教育教师队伍的调查与分析》、《越南和中国的禁忌习俗对比研究》等文章。


13《深度学习》

作者:() 伊恩·古德费洛() 约书亚·本吉奥() 亚伦·库维尔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深度学习领域奠基性的经典教材。全书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基本的数学工具和机器学习的概念,它们是深度学习的预备知识;第2部分系统深入地讲解现今已成熟的深度学习方法和技术;第3部分讨论某些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和想法,它们被公认为是深度学习未来的研究重点。本书适合各类读者阅读,包括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以及不具有机器学习或统计背景、但是想要快速补充深度学习知识,以便在实际产品或平台中应用的软件工程师。


14、《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15、《人生的智慧

作者:() 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非常接近,比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等等应当遵守的原则等。正如本书作者叔本华所说那样,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叔氏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和思路就很清晰开阔了。


16、《天山脚下的青鸟

作者:王小青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王小青,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2003年求学于兰州大学,2007年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龚放教授,学习高等教育学专业。读研期间,赴疆支教,在伊犁师范学院教授心理学。2010年毕业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担任学生辅导员、机关办公室干事,期间在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锻炼学习1年。2015年考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施晓光教授,学习高等教育学专业,立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浪潮中有所贡献。作者2008年参加南京大学第7届研究生赴疆支教项目,在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教授心理学课程,自认为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支教点滴汇成此书。


17、《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作者: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讲述了:“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瑞吉欧,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因其卓越的幼儿教育熠熠生辉,成为全世界教育家的灵感来源。瑞吉欧教育体系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表达自我。作为阐释该体系的经典著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将带领你的眼睛越过高墙,开始一次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


18、《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

作者:帕斯·萨尔伯格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芬兰教育体系。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芬兰教育体系独特而卓越,在教育公平与高质量的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学生学习幸福感较高。作者从芬兰的教育改革历程谈起,指出了“芬兰悖论”对教育系统的影响,认为芬兰教育系统的优质有赖于芬兰的社会历史情境与发展。本书重点论述了芬兰教师教育,探讨了教师的选拔、职前职后教育。最后一章中,作者对芬兰未来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展望。


19、《西方教育史

作者:威廉·博伊德埃德蒙·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这本书从公元前希腊人对教育的探索开始讲起,一直到20世纪的教育改革历程。博伊德自己介绍说:它是一部重要的教育进化的记录。它指出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如何随着时代而逐渐形成并把过去和现在作为我们不断发展的生活的各部分连接起来。这生活就是我们此刻的生活。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诞生于美国教育急速发展变革的年代,但作者既不缺乏对这些变革的敏感和关照,又能沉稳而富有热情地对古代和近现代历史加以思考。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资料和观点的平衡,作者将自己的思考精炼地贯穿全书,将事件和思想编织起来,屡屡出现点睛之笔。同时书中提及和引用的文献量非常丰富,很多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比较冷门的著作,书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古代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不但对初学者是很好的读物,以后也值得常备手边作为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20、《希腊的学校

作者:肯尼思·约翰·弗里曼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博伊德在《西方教育史》开篇提到:“为了理解我们时代的教育,研究教育起源的恰当起点应该是在希腊,我们文明的发源地。”而要理解希腊的教育,首推弗里曼的《希腊的学校》。弗里曼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古典学者,对古典文化和教育充满感情,可惜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不多。这部《希腊的学校》是他学士学位论文。作者为这部作品收集了大量的直接材料,将希腊儿童与青年的学习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弗里曼的笔下,雅典和斯巴达并非截然对立的教育方式的两极,他试图探索在希腊半岛不同地区的不同教育模式下,属于整个希腊的共同文化精神。随着论述的展开,身体与精神、个人与城邦、儿童与成人、自由与奴役、哲学与诗、神性与人性……这些基本问题一一流淌而出,在历史中交织共舞。而这些源自希腊的问题在整个西方教育史中构成了精神底色,在后来的作品中我们还会看到它们不断重现。

弗里曼自己是斯巴达的粉丝,他对斯巴达质朴粗粝的精神品格充满敬意,也借此作为反思现代人灵魂软弱的参照。这也并非只是他的个人特点,对斯巴达精神的推崇在现代的英国公学或欧洲古典文科中学中仍能见到遗风。类似的阅读乐趣在《希腊的学校》中随处可得,也挑战我们的常识,带来更多反思。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1室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3693(传真) 学院领导信箱:jk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