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概念教学》
作者:刘徽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大概念教学》在对大概念进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对大概念教学进行架构,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解释。重点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大概念教学。它如何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大概念的理论阐述,分析时代转型背景下为什么要关注素养导向的教学,并引出素养导向的本质特征。后面四章从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即目标、评价、结构和方法来具体勾勒大概念实践框架。最后附录中给出大概念视角下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2.《不平等的童年》
作者:【美】安妮特·拉鲁 张旭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不平等的童年》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书中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及富有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颇具思想性地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这种不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养育子女的点滴例行上,并有可能对孩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街角社会》
作者:【美】威廉·富特·怀特 黄育馥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本书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4.《德育原理》
作者:檀传宝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立足于当代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梳理。整个教材以对道德的概念界说为基础,强调了道德的生命基础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德育的内在要素、结构与功能。本书采用较为灵活的编写方式,突出案例教学与分析,是一本集理论性与可读性于一身、富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读本。作为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可为高等师范院校本、专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教师继续教育使用。
5.《浪漫·自由与责任》
作者:檀传宝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包括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与经济教育;道德教育与私生活;德育的可欣赏性或德育欣赏的可能性;“欣赏型德育模式”建立的现实性;从德育美学观到欣赏型德育等内容。虽然是文字记录无法复制演讲的现场感,但它具有另外一种优势——可以通过符号效应给读者留下无尽遐想、从容思索的空间。正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6.《建构扎根理论》
作者:【英】卡麦兹著,边国英译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扎根理论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处理质性资料的方式,其创立于1960年代,被西方社会科学界公认为是过去四十多年中,质性研究发展中最重要的,却也是最受争议的方法论基础之一。本书通篇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作者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人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因而本书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是一种基础性的阅读。
7.《教育的美丽风险》
作者:【荷】格特·比斯塔著,赵康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教育的美丽风险》是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4年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探讨了许多教师都知道但却越来越避免谈论的主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正如叶芝所言,教育不是填充一个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是因为教育不是机器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因为学生不应被看作要塑造和规训的客体,而是行动和责任的主体。本书围绕七个关键的教育主题展开批判性的讨论:创造力、交流、教学、学习、解放、民主和精通。比斯塔反对当下许多教育政策和实践以规避风险为特征的趋势,提出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要给风险一个重要的位置。教育不应完全被规避风险的政策所控制,而需要回到学校、大学、成人和社区学院真正的教育活动中,将风险带到批判教学实践的前沿。
8.《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作者:【美】R.基思·索耶著,徐晓东等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学习科学是研究教与学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涵盖了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神经科学以及其他领域。《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剑桥学习科学手册》向我们展示了教育者如何能够利用学习科学来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课堂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例如科学中心、校外俱乐部、在线远程学习以及基于计算机的辅导软件等。《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剑桥学习科学手册》基于儿童如何学习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描述了令人振奋的新的课堂环境。《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是一本真正的手册,读者可以用本手册来设计未来的学校——这种学校可以为毕业生参与日益基于知识与创新的全球社会做好准备。
9.《做最好的班主任》
作者:李镇西 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最新力作,是李镇西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
10.《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作者: 雷夫·艾斯奎斯 著,卞娜娜译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教育书。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学更育人,他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生活中的数学”、“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雷夫老师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11.《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内容简介:塔拉·韦斯特弗(Tara Westover),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塔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用10年的时间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从一个未曾上过学的女孩到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的博士学位。作者塔拉之所以写该书,是不知道自己接受教育后,在经历失去家人的过程时该有怎样的感受,而这本回忆录,既是她对自己成长蜕变的记叙,也是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该书从教育和原生家庭这两个角度来书写,立意新颖。
12.《江村经济 : 中国农民的生活》
作者: 费孝通著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1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描述1930年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社会文化、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这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13.《科学是什么》
作者:张天蓉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内容简介:张天蓉,女,物理学者,科普作家。美国得州奥斯汀大学理论物理博士。
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谈起,科学起源于那个喜好研究自然本身的规律、乐于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古希腊,这也是科学的本质。古中国墨家学派是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探讨的学派,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是古中国不多的科学发现。现代科学最终诞生在欧洲,科学区别于宗教和伪科学的本质和要素有四个:可质疑性、可量化、可被证伪性及可证实性、普适性。质疑是科学的第一要素,不质疑,就不成其为科学。科学研究中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意味着:当你面对导致同样结论的两种理论时,选择那个最简单的、实体最少的!科学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寻找对自然现象最简单、最美的描述。除简洁之美,科学还有逻辑之美、对称之美、完备之美。科学方法比科学研究的内容更重要,作者用非常有趣的实例让我们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思考的,即使所有具体的知识都丢失了,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仍旧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普通读者也非常有必要掌握这些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作者在让我们领略科学魅力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有趣故事,可读性极强。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通俗易懂,轻松活泼一向是张天蓉老师的科普著作的显著特点,本书也不例外。
14.《科学史十五讲》
作者:江晓原主编
出版社: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内容简介: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新版除修正原书个别纪年、数字错误外,增加了三篇附录,讨论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以及对于科学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在正文的科学史梳理外,更贴近社会现实发言,更具启发性。
15.《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作者: 胡卫平 刘守印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是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由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并对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解读。中篇从内容要求及主要变化、学业要求解读及案例、教学提示解读及案例等方面,对课程标准中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进行全面解读,并对学业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下篇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进行了解读,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并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是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读本,对于理解和实施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作为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日常参考。
16.《昆虫记》
作者: (法) 亨利·法布尔; 陈筱卿译
出版社:北京 :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
内容简介:《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17.《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性是它的一大特征。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18.《八十天环游地球》
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凡尔纳创作《八十天环游地球》是19世纪后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东方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活动,而在他们的文化中也出现了对东方“东方化”的描述,凡尔纳沿袭了这些描述。
小说起因于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打的一个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随后,他与仆人克服了路途中的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最后返回伦敦,一路上福格机智、勇敢,表现出十足的绅士派头。
作者在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以强烈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各种野蛮、落后、愚昧的社会现状(比如英国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以及美国的武斗选举制度等)进行了批判和鞭挞。
19.《忏悔录》
作者:梭 J. (Rousseau, Jean-Jacques), 1712-1778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2
内容简介: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作品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真实,是卢梭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这部《忏悔录》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他的诞生叙述到1742年他带着他的音乐从夏梅特到巴黎,下编追忆的是他登上文坛之后的不幸遭遇和被逐出圣皮埃尔岛之后不得不流亡英国的经历。
20.《三体》
作者:刘慈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2020
内容简介:“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人料到,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四光年外,为了生存挣扎的“三体文明”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